每日優鮮對所有人說了謊

財經集團 發布於:2022-08-03

來源:新熵(ID:baoliaohui)

作者:白芨 月見   編輯:月見

前置倉之王何以至此?

事到如今,每日優鮮可能對所有人說了謊。

7月29日下午兩點,朝陽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的大廳裏,擠滿了前來維權的每日優鮮員工,由於人數太多,現場已爲討薪的每日優鮮員工开設專門的維權通道。「新熵」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對隊伍喊道:“我們從一早上就开始辦理了,今天辦不完的也不要抱怨。”

(朝陽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大廳,新熵拍攝)

同一時間,十公裏外的朝陽區人民政府,聚集着幾十位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供貨商。由於催債無門,他們將代表全國供應商向每日優鮮討要說法。據「新熵」不完全統計,截至下午14:39分,已披露數據的供貨商欠款總額已達9800萬人民幣。

(部分供應商欠款清單 圖源:供應商羣聊)

員工同樣一頭霧水,一位每日優鮮員工向「新熵」反饋,每日優鮮以除甲醛爲由放假三天,而這三天卻將公司的電腦全部轉移,採購員工的账戶被注銷IP登不上去,7月28日召开20分钟的電話會後宣布原地解散,同時員工沒有收到離職賠償以及工資。

對外,每日優鮮向媒體宣布仍未“解散”,只關閉30分钟極速達業務,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雲等業務不受影響。但截至發稿前,每日優鮮APP所有業務均顯示已暫停服務,每日優鮮總部已人去樓空,電腦等辦公用品也已經被搬離辦公地,採購員工對供貨商表示,系統後台自己原本的账號也已經登錄不進去。

如果只是部分業務調整,每日優鮮有必要至此嗎?

376人頭上的大山

376人,“每日優鮮債務催收羣”裏的人數。

江越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人,他的農村合作社已經給每日優鮮供了3年柚子,直到去年9月份陸續發現平台回款出現問題,今年3月便與供貨商們一起到北京每日優鮮總部催收貨款,截至目前仍有120多萬账款未追回。

“每日優鮮債務催收”微信羣,便是今年3月,江越們一起去要債時成立的聯絡羣,沒想到7月28日後,成了全體供貨商的維權羣。Vivian是每日優鮮的多年食品供貨商,她表示每日優鮮從2021年年底开始發生付款延遲, 因爲欠款不多,所以一直試圖通過溝通解決,每天都在和每日優鮮的採購交流。

Vivian表示感覺到異常是在去年12月份,平台突然不付款了,於是便以斷貨爲由要求回款。

“每次催款,平台會2萬、3萬象徵性地給我們回款,哄騙我們繼續供貨, 所以我們的貨一直供應到了今年7月份。”Vivian表示。

與Vivian對接的平台採購也一再向她保證,已經確認下一輪融資,資金不是問題。但昨天與這位採購溝通時,她突然哭了,突然被公司通知下崗,全員解散,沒有任何解釋,這位員工知道消息的時間和供貨商們是一樣的,7月28日下午兩點,开會完後,全員解散。

“以前還能找到人,現在找不到人,我們是種植戶,100多萬對我來說壓力非常大,我自己的廠房還抵押在銀行。”江越表示自己快要崩潰,廠房加工也面臨着停工,周一他會從福建趕到北京一起維權。

29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供應商聚集在每日優鮮總部討要欠款。劉奇帶着自己的兩個孩子前往現場,作爲每日優鮮的員工盒飯供應商,她被平台拖欠了30萬元貨款,而家中還有病人急等用錢。

在現場「新熵」看到,由於被保安禁止進入園區,現場供應商選擇報警。面對出面調解的每日優鮮員工,有供應商崩潰表示:“我現在飯都快喫不起了。”

2021年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淨額爲16.52億,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億元增加了34%。這些應付账款裏包括三大類供應商貨款:外包配送公司運費、營銷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費。

而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在交給納斯達克的披露文件顯示,徐正早已未雨綢繆,成爲香港公民。徐正的股份全部放在海外離岸信托中,截至2022年一季度,每日優鮮的股東裏,創始人徐正通過海外離岸信托持有每日優鮮8638萬普通股,持股比例12.2%;其中,徐正代表聯合創始人曾斌持有1749萬股普通股,老虎基金持有7799萬普通股,騰訊持有5588萬普通股,持股比例9%。

但每日優鮮倒閉衝擊最大的還是當初上市前入股的各地國資,2020年青島國資、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組成聯合投資主體,向每日優鮮战略投資20億元(約合3.06億美元)對每日優鮮的估值約爲30億美元。   徐正真的跑了?

很多人懷疑這是場有預謀的撤退。

“先是北上天津關掉倉庫止血,7月14號放出東輝,7月28號宣布前置倉全關,然後宣布晚上曝光出公司解散。”

現在食品供應商徐春只愿意相信,這一切都是策劃好的。

從今年三月起,每日優鮮开始拖延徐春的貨款,累計拖欠額達200多萬元。在五月底時,徐春同數十家供應商一度通過法院與每日優鮮達成和解,雙方約定7月28日每日優鮮支付第一筆貨款,9月底再付一筆。

“平台的意思是,我們暫緩進貨,回籠資金,後面再逐步付清。”徐春說道。但正是在7月28日這一天,每日優鮮宣布平台倒閉,這讓徐春認爲,平台是有意爲之:“不然怎么會付款日和倒閉趕在同一天?”

平台一度給過供應商希望。7月14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战略投資合作協議,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這筆錢對於每日優鮮來說幾乎相當於“救命錢”,但由於每日優鮮是美股上市公司,這次投資屬於境外投資(ODI:Oversea Direct Investment),資金需要先置換成美元,一位投資人表示,正常情況下,需要3至6個月才能到账。

7月18日,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每日優鮮多位高管如徐正、曾斌、李漾、孫原等相繼退出,法定代表人由曾斌變更爲孫玉英。新增一名監事是宋文井。根據法律規定,法定代表人要爲公司破產負責。

也有人已經聞到風聲,6月1日每日優鮮的某名老股東,以市價九折一次性拋售1473萬普通股,割肉離場。

2014年,剛過而立之年不久的徐正拉着自己的老部下曾斌正式开始了創業。CEO徐正是工作了十幾年的聯想老兵,一度被稱爲“聯想最年輕的事業部總經理”,還做過兩年聯想佳沃集團的高管,負責水果事業部,有一定的生鮮業務基礎;管物流的則是聯想亞太區曾經的負責人,线上運營是某知名創業公司的COO,管採購的是原來佳沃全球的產品經理。

這樣一流的團隊基因自然得到了不少資本的側目。據稱,徐正甚至連公司名字和LOGO都還沒有想好,就已經順利拿到了光信資本5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自成立以後至2020年12月,在6年間先後完成了11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10億元。2021年6月,每日優鮮以13美元/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爲“生鮮電商第一股”。不料上市即巔峰,此後股價一路下跌,從今年4月20日开始跌至1美元以下,直至當前仍沒有好轉跡象。

29日下午,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顯示,徐正沒有跑出國外,且公司高管都在北京,高層仍在聯系投資人及买家。

但不少供應商並不認可這一說法,徐春對「新熵」表示:“我們的貨現在就在每日優鮮的倉裏,爲什么不拿出來讓我們處理?”有供應商表示,徐正應當公开露面並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才能令人信服。   每日優鮮,還是不鮮了

多位接近每日優鮮的人士都對「新熵」表示,這場悲劇根源於前置倉電商畸形的商業模式。

“我們與永輝的低毛利帶高毛利模式不一樣。”每日優鮮員工李敏對「新熵」表示,每日優鮮以高損耗率、低毛利率的生鮮品銷售爲主,加上人力成本過高,導致平台一步步滑向今日的困局。

“說到底還是賣不動貨。”另一位每日優鮮員工張華對「新熵」表示,每日優鮮的毛利率從來就沒有翻正過,銷路也一直不暢通。

張華透露,在此前上海疫情期間,由於线下消費渠道阻斷,市場對生鮮品的需求量激增。每日優鮮作爲生鮮供應商,上海地區每月訂單量從數千單飆升至五萬單以上,然而這部分用戶沒有成爲每日優鮮的“鐵粉”。疫情一過,每日優鮮上海地區月訂單量迅速萎縮至疫情前水平,即五千單左右。

自成立以來,每日優鮮就背負着沉重的流量焦慮。前置倉生鮮模式的天然特點是缺少自然流量。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今年上半年,徐正在內部主抓了反腐和降本工作,一些非必要職能人員被裁撤。

長期以來,每日優鮮通過地推的方式獲取线下用戶,但在徐正的降本增效改革中,地推團隊成爲每日優鮮改革的重點對象。

“地推的營銷成本很高,你不送一籃雞蛋,人家憑什么找你?而且接受地推的都是大爺大媽,薅羊毛行,但薅完就走,沒有復購。”張華表示,在這場改革中,公司的地推人員從一千三百人以上,砍到只剩幾十個人。而每日優鮮過去對地推人員出手大方,平均月工資可達到15000元。這意味着,每月千萬級的支出,被縮減至近百萬級。

取代地推战略的是“小B战略”。每日優鮮不再粗暴追求C端增長,而是向供應商角色轉型。張華向「新熵」表示,每日優鮮先後嘗試向龍湖地產等企業供貨,以及與京東超市合作。

以京東超市渠道爲例,銷售的商品將不再有“每日優鮮”LOGO,這意味着品牌進一步縮減對C端市場的營銷投入。張華評價稱:“其實就是京東的賣貨能力強,我們太弱了。”

盡管B端战略的訂單量無法與地推時代相比,但這至少讓每日優鮮從無止境的巨虧當中獲得喘息。

問題是,留給這家前置倉生鮮元老的時間不多了。截至7月29日,每日優鮮的美股盤前報價已經低於1美分,如果不能盡快找到新的金主,按照美股市場規則,每日優鮮將失去上市公司身份。

但在當前即時電商大退潮的背景下,徐正更多只能自求多福。根據供應商透露,除了品牌名以外,每日優鮮沒有有價值的資產,其辦公電腦都是租來的。對其它電商巨頭來說,拯救一家崩潰的生鮮平台或許不難,但如何在低迷的市場中重整旗鼓,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文中受訪者均爲化名)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4/27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