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業之商湯分析報告:亞洲最大AI公司,全面賦能產業變革

未來智庫 發布於:2022-02-10

(報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證券,付天姿)

1、 商湯:行業領先的計算機視覺軟件供應商

1.1、 以 SenseCore 爲核心,助力 AI 場景化落地

商湯是一家行業領先的專注於計算機視覺軟件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以人工智能 技術賦能多個垂直領域。公司堅持技術創新和突破,以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訓練 框架 SenseParrots 爲核心,建立首個能夠大規模集中量產高性能人工智能模型 的基礎設施 SenseCore,進而促使人工智能應用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目前,商 湯已於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能汽車領域取得市場領先地位,並服 務於商業空間管理、城市管理、制造、基礎設施、交通、醫療及汽車等多個應用 場景。

我們認爲,商湯的核心競爭力在於:1)卓越的技術基礎——打造行業內前所未 有的通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SenseCore。2)生產的規模效應——實現多功能超 高精度 AI 模型的大規模量產;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數據,截至 2021 年 H1,公 司的商業化人工智能模型數目超過 22,000 個。

1.2、 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落地,商業化潛力初現

商湯成立於 2014 年 10 月,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截至目前大體分爲兩個战 略發展階段:

1)技術研發階段(2014-2016 年):自主研發 DeepID 系列人臉識別算法,準 確率達 98.52%;持續深耕 AI 技術尤其是 CV 技術,自成立以來,公司在各項全 球競賽中已獲得 70 多項冠軍,發表 600 多篇頂級學術論文,並擁有 8,000 多項 人工智能專利及專利申請。

2)商業落地階段(2017 年至今):公司研究成果逐步落地,加速實現 AI 技術 的商業化應用,覆蓋手機、汽車、醫療、教育等行業。商湯招股說明書顯示,截 至 2021 年 H1,公司軟件平台的客戶數量合計已超過 2,400 家,其中包括超過 250 家《財富》500 強企業及上市公司,119 個城市以及超過 30 余家汽車企業, 同時還賦能超過 4.5 億部手機及 200 多款手機應用程序。

1.3、 創始團隊行業背景豐富,股權結構較爲分散

公司管理團隊具有深厚的人工智能學科背景,引領公司研發工作。湯曉鷗、徐立、 王曉剛、徐冰等 4 位公司創始人均爲工科名校背景,擁有強勁的科研實力,其中 不乏在高校、研究組織、產業聯盟等組織核心崗位的任職經歷。此外,管理團隊 廣泛的業界影響力爲公司吸納不少科研人才,截至 2021 年 H1,公司共有 40 位 教授,並擁有逾 5,000 名各類僱員,其中約三分之二爲科學家及工程師,豐富的 人才資源爲公司從研發到生產的全棧式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公司股權結構較爲分散,AB 股權架構保障創始團隊決策權。(1)上市前,公 司創始人團隊持有 23.78%的股份,其中湯曉鷗通過 Amind 持股商湯 21.73%的 股份,爲公司實際控制人;軟銀集團、淘寶中國、春華資本、銀湖資本、IDG 爲 公司的前五大風險投資機構股東。(2)上市後,公司將採用 AB 股股權結構, Amind、XWorld、Infinity Vision 及 Vision Worldwide 持有的普通股將轉換 爲 A 類股份,每股對應 10 票投票權;其他普通股及優先股將轉化爲 B 類股份, 每股對應 1 票投票權。上市後主要機構投資者有淘寶中國,持股約 7.24%,公 司股東均具備雄厚的實力。

AI 市場投融資回歸理性,商湯上市前共獲 12 輪融資。根據 IT 桔子,中國 AI 行 業融資規模與投融資數量在 2018 年前快速增長,商湯也迎來一波投資熱潮;近 兩年行業整體融資規模有所下降,體現資本市場對 AI 行業的發展預期回歸理性 的態勢。商湯招股說明書顯示,當前商湯總融資金額超 350 億元人民幣,先後 吸引包括 IDG 資本、鼎暉投資、中金公司、淡馬錫、阿裏巴巴、軟銀等知名機 構參與投資,從 2015 年到 2021 年,商湯的估值提升數十倍。

IPO 資金多投資於可持續性技術,有序推進業務布局。根據公司公告,本次 IPO 募集資金中,公司將 35%的資金用於 SenseCore 的投資,25%的資金將用於產 品开發及其他人工智能技術研究,15%的資金將用於業務擴展,15%的資金將用 於潛在策略投資及收購機會。

1.4、 營收增速顯著提升,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業務驅動增長

受益於需求端景氣度提升,公司營收加速增長。公司收入主要來源於人工智能軟 件平台的銷售,軟件平台交付的方式包括:1)向安裝於客戶設備或客戶自有服 務器的軟件發放許可;2)提供結合人工智能芯片或人工智能傳感器、使得 AI模型得以高效運行的軟硬一體產品及相關服務。2020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4.46 億元,同比增速回落,系疫情背景下客戶需求滯後及軟件平台交付受限所致。受 益於疫情控制良好,疊加政府對數字社會建設的大力支持,公司營收增速顯著提 升;截至 2021H1 實現營收 16.5 億元,同比增長 91.8%。

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爲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分業務來看,2020 年智慧商業、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個業務板塊的收入分別爲 14.85 億元、13.69 億元、4.34 億元、1.58 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依次爲 43.1%、39.7%、12.6%、 4.6%。1)智慧商業通過向企業交付軟件、硬件及服務,收取軟件授權費,部分 情況下依靠軟件訂閱費及軟硬件一體產品獲得收入,目前該業務商業化已較爲成 熟;2)智慧城市業務終端用戶主要爲市政府及相關部門,2021 年上半年,公司 擴大國內城市覆蓋範圍促使智慧城市收入佔比提升至 47.6%,未來在十四五“建 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的背景下,該業務有望獲得進一步增長。(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場景化落地成爲行業發展關鍵,公司位於 行業參與者第一梯隊

2.1、AI 底層技術較爲成熟,長尾場景覆蓋成破局關鍵

底層技術初步成型,助力人工智能模型發揮重要作用。人工智能產業鏈主要分爲 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個層級:1)基礎層指對 AI 提供支持的硬件平 台,以數據、算力、算法爲核心;2)技術層指實現計算機感知與分析的程序算 法,關鍵技術領域爲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機器學習與深 度學習爲 AI 訓練“方法論”;3)應用層指將人工智能實現在場景端的應用以解 決實際問題。根據 Gartner,2021 年 AI 產業鏈基礎層和技術層逐步向成熟方向 發展,進一步用於促進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和开發。

AI 應用長尾場景普遍,高效、低成本推動場景化落地成爲行業發展關鍵。我們 認爲,推進 AI 技術與場景的融合需要解決兩大關鍵問題:一方面,長尾場景數 量龐大且單個場景發生頻次低,可用於訓練高性能人工智能模型的數據不足;另 一方面,依靠定制化开發而非規模化復制導致人力、研發成本高。而商湯憑借核 心技術優勢——SenseCore AI 大裝置,初步實現工業化 AI 模型的集中量產,一 定程度上提高模型生產的效率,實現成本的降低。

2.2、長期看 AI 市場前景廣闊,計算機視覺軟件爲最大板塊

人工智能軟件預計成爲人工智能市場中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板塊。根據弗若斯 特沙利文咨詢,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術支出(包括人工智能軟件、硬件及服 務)爲 687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達到 2,212 億美元,對應 2020-2025 年復合 增長率爲 26.3%;其中,人工智能軟件市場規模將由 2020 年的 305 億美元增長 至 2025 年的 1,218 億美元(CAGR 爲 31.9%),佔據人工智能技術市場的 55.1%。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或將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1)根 據艾瑞咨詢,2020 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 1,512.5 億元,預計 2025 年達到 4,532.6 億元(CAGR 爲 24.55%),由人工智能所帶動的相關產業規模 將突破 1.66 萬億元。(2)人工智能軟件市場規模方面,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 示,中國作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人工智能軟件市場,預計由 2020 年的 295 億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1,671 億元,人工智能軟件對中國軟件市場的貢獻預計由 2020 年的 9.0%上升至 2025 年的 24.1%。

計算機視覺軟件是我國人工智能軟件市場的最大板塊,應用領域廣泛。人工智能 軟件市場可分爲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數據科學。弗若斯特 沙利文咨詢顯示,2020 年中國計算機視覺軟件市場規模爲 167 億元,預計 2025 年達到 1,017 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 43.5%,全球計算機視覺軟件市場規模 預計從 2020 年的 928 億元提升至 2025 年的 4,422 億元,中國所佔全球計算機 視覺軟件市場份額預計從 2020 年的 18.0% 提升至 2025 年的 23.0%。由於計 算機視覺爲跨學科的科學領域,使得計算機可分析數字圖像或視頻,以便提取數 據、執行分析及自動化若幹任務,使其成爲具備廣泛應用價值的人工智能子領域。

2.3、計算機視覺市場集中度高,公司營收居 AI 四小龍首位

計算機視覺行業業務同質化程度較高,頭部企業佔據主要市場份額。商湯在中國 計算機視覺軟件市場的競爭對手可分爲三大層次:1)以計算機視覺爲核心的軟 件公司:如人工智能初創企業 AI 四小龍;2)發展 AI 技術的傳統硬件供應商, 如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3)提供雲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如字節、百度、騰訊 雲等。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 年 AI 四小龍商湯(17.4%)、曠視科技(15.2%)、雲從科技(9.8%)、依圖科技(9.0%)四家企業佔國內計算機視 覺應用市場份額的 51.4%。

商湯位於行業參與者第一梯隊,營收居 AI 四小龍之首。2020 年公司營業收入 爲 34.46 億元,與 AI 四小龍中的其他公司相比處於首位。AI 四小龍在場景應用 方面各具特色:1)商湯憑借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業務收入量級最大,同時能夠 提供元宇宙的技術賦能平台;2)曠視科技深耕智慧物流,面向工業的供應鏈管 理解決方案有較好發展潛力;3)雲從科技主要提供智慧金融領域的數字身份認 知服務;4)依圖科技業務在智慧醫療領域有突出表現,由於自研產品優勢,毛 利率表現較好。(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 獨一無二的 AI“魔盒”,日趨豐富的應 用場景

3.1、AI 大裝置 SenseCore:算力、平台、算法三位一體

SenseCore 作爲商湯制造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將爲搬走 AI 應用落地面前 的“三座大山”帶來可能。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商湯正式推出其人工智 能(AI)的集大成者——AI 大裝置 SenseCore。

SenseCore 的誕生背景來自限制人工智能應用大規模工業化的“三座大山”:1) 長尾需求:長尾問題因低頻且數據量低而難以訓練高性能 AI 模型;2)通用技術: 定制化开發效率低導致無法滿足市場的大量需求,且生產成本高昂;3)超級算 力:現有的 AI 基礎設施和开發模式無力支撐更高的算力。

基於三大架構,SenseCore 可爲不同領域的場景快速且批量地生產人工智能模 型。SenseCore 商湯 AI 大裝置由計算基礎設施、深度學習平台、模型層三個部 分架構而成,具體如下:

(1) 計算基礎設施(算力層)

計算基礎設施包括 AIDC、人工智能芯片及邊緣設備、傳感器及 ISP 芯片,以提 供低成本模型訓練中的計算資源及大規模數據管理。

SenseCore 的算力以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AIDC 爲基礎,截至 2021 年 H1,公 司已經建立 23 個超級計算集羣,擁有超過 2 萬個 GPU,達到每秒 1.17 百億億 次浮點運算的總算力。

公司正在上海臨港建設大型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數據中心(AIDC),設計算 力爲每秒 3.74 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可以在一天內處理完成 2.36 萬年時長的視頻。 AIDC 將於 2022 年初投入使用落成,屆時會成爲亞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並 使公司的總算力達到每秒 4.91 百億億次浮點運算。

在 AIDC 的基礎上,SenseCore 還整合 AI 芯片和 AI 傳感器,支撐起對海量數 據和算法模型的分析訓練和推理。支持訓練最先進的 大型 AI 模型所需的計算資源在過去十年中增加 100 萬倍,而新芯片和傳感器的 开發擴大了人工智能軟硬一體設備的範圍和能力。

(2)深度學習平台(平台層)

深度學習平台包括訓練數據平台、SenseParrots 訓練框架、模型壓縮工具及跨 平台模型部署工具,無縫集成以實現 AI 模型高效的訓練性能。平台可以實現從 數據儲存、標注到模型訓練、生產、部署、測試的批量化過程。

深度學習訓練框架 SenseParrorts 作爲人工智能模型的核心訓練引擎,是 SenseCore 的核心。

2015 年推出的 SenseParrots 是中國最早自主开 發的深度學習框架之一,SenseParrots 可將單個訓練任務擴展至數千個 GPU, 在 1024 個 GPU 上實現 91.5%的高並行效率,而主流訓練框架的效率約爲 25%

公司已訓練的一個包含超過 300 億個參數用於視覺識別的 AI 模型,是基於公 开信息可查的計算機視覺中具有最大參數數量的模型。

(3)模型層(算法層)

模型層爲 SenseCore 提供運行的源動力,包括模型工廠、Opeab 和 OpenDILab,爲軟件平台提供面向工業應用的人工智能模型。

模型層的算法智慧凝聚爲一個原創的“算法工具箱”——模型工廠,截至 2021 年 H1,已經積累超過 22,000 個人工智能模型,該模型庫正在持續擴大並得到 加強。

公司與香港中文大學商湯聯合實驗室共同打造算法开源計劃 Opeab,將 這些創新算法向开發者开源,共同構建創新生態;截至 2021 年 H1,Opeab 的代碼庫在 GitHub 上累計獲得超過 40,000 顆星標。

OpenDILab 則是 2021 年公司聯合上海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發布的決策智能开 源平台,截至 2021 年 H1,OpenDILab 已發布超過 20 個通用決策人工智能算 法系列並提供多個工業級應用。

SenseCore 助力人工智能模型开發“量效齊升”。1)量方面:2019-2020 年 公司每年生產的人工智能模型數分別爲 1,152 個和 9,753 個,2021 年上半年新 增 AI 模型數提高到 8,377 個。2)效方面:SenseCore 賦能下,模型生產周期從數周縮短到數小時;從 2019 年到 2021 年上半年,研發人員每人年均生產的 商用模型數量自 0.44 個提升至 5.24 個,已達成 10 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3.2、 商業落地:聚焦四大應用場景,構築 AI 價值閉環

公司基於 Sensecore 全面布局垂直賽道,有望拓展新興商業模式。近年來,商 湯不斷推動 AI 在各行業的商業化落地,公司的產品和方案涉及企業業務、公共 交通、泛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教育、金融、智能手機等多個領域。目前公司主 要打造面向智慧商業的企業方舟、面向智慧城市的城市方舟、面向智慧生活的 SenseME、SenseMARS、SenseCare,以及面向智能汽車的絕影平台等軟件平 台,分別支持約 9,300 /14,000/3,500 /1,400 個人工智能模型。此外,公司將 SenseCore 的能力作爲通用的 AI-as-a-Service 提供給客戶,客戶可以通過雲端 訂閱的模式,調用 SenseCore 平台上的算力、大模型、以及算法設計服務,滿 足其自有的模型开發需求。

3.2.1、 智慧商業:企業方舟平台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商湯企業方舟平台爲打造數字智慧商業提供一站式 AI 解決方案。平台通過“通 用大模型+快速增量訓練”,提供企業所需的豐富多樣且高精度的 AI 算法和應用, 在出入管理、VR 視圖、AI 巡檢等多個方面賦能企業。方舟平台通過 3 個步驟促 進企業數字化轉型:1)空間數字化;2)數據結構化及映射;3)工作流程自動 化。

智慧商業業務以企業方舟爲核心軟件平台,向客戶收取軟件許可費以及軟件訂閱 費,部分情況通過銷售支持軟件和相關服務運行的 AI 軟硬一體產品獲得收入。 2018-2020 年,公司分別有 539、834、848 名智慧商業客戶,截至 2021H1, 智慧商業客戶數同比增長 19.4%至 635 名,其中有總計超過 180 個智慧商業的 客戶爲《財富》500 強企業或上市公司。此外,截至 2021H1,公司已經在約 6,000 個客戶站點部署企業方舟,並已連接超過 250 萬個物聯網設備。

平台廣泛應用於諸多垂直行業,在商業空間管理、住宅物業管理、工程質量控制、 基礎設施維護等方面均有非常成熟的服務客戶案例。例如:1)上海西岸集團管 理沿江岸延伸 8.4 公裏的綜合开放園區,面臨多業態、开放式公共空間、人流量 大等多種挑战,方舟平台每月能夠處理 200 項工作指令,其中 98%以上可以在 20 分钟內解決;2)幫助藍光嘉寶物業服務提供商實現遍布四個省份的 50 多處 住宅物業的數字化轉型,2020 年採用企業方舟的藍光嘉寶住宅社區運營成本降 低約 28.6%。

3.2.2、 智慧城市:城市方舟平台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

城市方舟平台與城市 IT 基礎設施無縫結合,積極賦能城市管理。城市方舟不僅 用於公共設施的管理,亦可用於公共事件的追蹤以及洪水及台風等自然災害的影 響分析及後續救災措施實施進展的跟蹤。此外,城市方舟亦配備 SenseCore 衍 生的 在线 增量 訓練 引擎 ,通 過該 引擎 可以 向城 市提 供人 工智 能即 服務 (AI-as-a-Service), 賦能 AI 模型持續迭代,不斷提升城市運營效率。

商湯主要向公共部門的客戶提供城市方舟,並在雲端部署該軟件平台,主要收入 軟件許可費。

1)公司已爲國內外多個大型城市提供城市管理平台:部署城市方舟之後,2020 年 1 月到 2020 年 12 月,華東某一线城市巡邏街道並維護的人力需求大幅減少, 自行車違規停放行爲減少 35%,華南某一线城市有效將非機動車交通違規案件數量從 2020 年 12 月的 1,800 起下降 56%至 2021 年 1 月的約 800 起,同期電 瓶車騎手或乘客戴頭盔的比例從 44%大幅提升至 94%,爲城市創造更爲安全、 有序的交通環境。2018-2020 年,公司服務的中國城市數量由 21 個增加至 90 個,截至 2021 年 6 月,進一步增加至 115 個。

2)公司於 2019 年开始海外智慧城市業務,並持續發展該業務;截至 2021 年 6 月,公司於四個海外城市提供服務,分別爲新加坡、迪拜、利雅得及吉隆坡。

3.2.3、 智慧生活:場景擴充爲用戶發掘更多價值

公司智能生活產品包括 SenseME、SenseMARS 和 SenseCare 軟件平台,已成 爲推動物聯網設備、元宇宙以及智慧醫療等多個新興領域快速增長不可或缺的一 環。

(1)SenseME

SenseME 軟件平台由超過 3,500 個 AI 模型組成,提供包括 SDK、AI 傳感器和 ISP 芯片等全套產品,有效賦能物聯網設備。公司將人工智能模型嵌入 CMOS 圖像傳感器,通過增強視覺信號、提升真實世界圖像感知能力、降低設備耗能和 加強隱私保護來全面改善用戶體驗。

公司是領先的手機人工智能軟件供應商之一,通常向客戶收取在手機及其他物聯 網設備上使用 SDK 的許可費。截至 2021 年 H1,公司的 SDK 已經安裝在全球 超過 4.5 億部智能手機上,涵蓋 200 多款智能手機。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2020 年全球前五大安卓手機廠商都是商湯的合作客戶,此外公司客戶還包括電視、智 能投影儀及平板電腦制造商。

(2)SenseMARS

SenseMARS 軟件平台是元宇宙的技術賦能平台,內含 3500 個人工智能模型。 平台支持感知智能及混合與增強現實系統(MARS),創造全新的元宇宙體驗,當 前主要應用在購物中心、展館、遊戲、直播等場景中。

通過賦能 200 多款手機、AR 和 VR 設備、智慧大屏及消費級無人機,SenseME、 SenseMARS 實現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連接。截至 2021 年 H1,SenseME 和 SenseMARS 累計支持超過 4.5 億部手機及超過 200 個手機應用程序,包括 5 個 月度活躍用戶數超 5 億的手機應用程序。

(3)SenseCare

SenseCare 軟件平台提供多種人工智能工具,賦能診斷、治療及康復等醫療服 務,公司已就五個 SenseCare 模塊取得三項國家藥監局認證及兩個 CE 認證。 商業化方面,公司就 SenseCare 收取軟件許可費,亦向部分客戶提供研發服務。 SenseCare 已在國內外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應用,截至 2021 年 6 月,已與中國 的 16 家三甲醫院達成合作。

基於多個智能生活軟件平台,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公司分別有 126 名、 211 名和 236 名智慧生活用戶,對應 2018-2020 年增速 CAGR 爲 36.9%。

3.2.4、 智能汽車:絕影平台助力客戶抓住汽車智能化大潮中的新機遇

公司於 2016 年研發絕影智能汽車平台,賦能汽車自動駕駛。絕影平台內含約 1400 個人工智能模型,能夠爲汽車廠商提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智能座艙系統 及 AI-as-a-Service,即全棧式的人工智能汽車服務。公司還創新性得开發 2 款 產品:

1)推出中國首個乘客分析系統(OMS)兒童檢測產品,已於 2020 年在客戶車 型上使用;

2)推出 L4 級的自動駕駛產品 SenseAuto Robobus,爲車輛運營商提供無人巴 士,並與 SenseMars 賦能的元宇宙相關功能結合,爲遊客提供沉浸式城市觀光 體驗班車服務,成爲 2021 年 WAIC 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2017 年公司成爲本田的战略合作夥伴,爲其提供自動駕駛相關技術。截至 2021 年 H1,公司擁有累計 30 余家國內外領先的汽車企業客戶。此外,公司已被選 爲 50 多個車型的供應商,在未來數年內,公司預計向其 2000 多萬輛汽車供應 絕影產品。

4、 財務分析

優先推廣標準化軟件組合,公司毛利率持續提升。由於商湯優先推廣標準化軟件 組合、減少向第三方採購硬件的策略,營業成本中主要部分硬件成本及分包服務 費佔比持續下降,2020 年公司成本也因此下降 22.4%。此外,相比硬件,軟件 產品的毛利更高,成本結構的變化使得公司毛利快速提升,毛利率於 2021H1 達到 72.96%,較 2018 年提升 16.48pct。

公司研發投入較大,整體費用率呈上行趨勢,但 2021H1 費用率得到明顯改善。 2018-2020 年公司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持續上升,由於研發團 隊的不斷擴大以及員工薪酬的增加,研發費用率始終處於較高的水平。2021H1,公司研發費用率同比下降 34.3pct 至 107.3%,主要由於 SenseCore 帶來的規 模效應提高研發效率,未來研發費用率料將進一步收窄。

此外,由於以股份爲基礎的薪酬开支大幅增加,2020-2021 年公司的管理費用率 與研發費用率增長幅度較大。1)2018-2020 年公司管理費用爲 4.53 億元、7.66 億元和 15.90 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爲 8.49 億元、19.16 億元和 24.54 億元。2) 2020H1 和 2021H1 公司管理支出分別爲 10.38 億元和 14.43 億元,研發支出分 別爲 12.20 億元和 17.72 億元,計入管理費用的以股份爲基礎的薪酬开支分別爲 5.73 億元和 9.31 億元,計入研發費用的以股份爲基礎的薪酬开支分別爲 2.44 億元和 4.65 億元;剔除該影響後,2021H1 研發費用率爲 79.13%,同比下降 34.10pct,管理費用率爲 30.97%,同比下降 22.92pct,公司費用率得到一定 改善。

公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系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及研發費用過高所致。2018 年 -2020 年公司分別實現經營虧損 3.39 億元、16.07 億元和 18.12 億元,2021H1 虧損金額相較於 2020H1 略有收縮。隨着公司估值的提升,致使公司上市前發行 的優先股及其他金融負債账面虧損增加,2018-2020 年分別確認虧損 31.82 億 元、36.82 億元和 105.64 億元,2020H1 和 2021H1 分別確認虧損 33.42 億元 和 17.14 億元,除去公允價值虧損等影響,經調整 EBITDA 虧損幅度在 2020 年 實現收窄。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4/28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