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成雲服務掘金地,爲何卻跑不出一家本土雲巨頭?

港股研究社 發布於:2021-12-28

近日,在2021阿裏投資者日上,阿裏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阿裏雲正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場,東南亞市場的營收增長超60%。

事實上,不管是阿裏雲還是其他企業,出海早已是尋求增長曲线的常見動作。企業出海的範圍更是遍布全球,有布局中東地區、非洲地區、韓國市場亦或是歐美市場的,但是近年來東南亞市場猶得國內外企業的偏愛。

像騰訊雲、阿裏雲、谷歌雲、微軟Azure等雲服務商也紛紛選中東南亞市場進行布局,在技術跟服務上不斷深入。反觀東南亞市場,盡管近年來數字經濟飛速發展,企業上雲需求也擴大,但遲遲沒有跑出一個本土的雲服務廠商獨角獸,這是爲何?

“跑馬圈地”,大廠紛紛掘金東南亞

說到出海,早已不再新鮮,其中互聯網巨頭出海最常被外界講到的便是電商和物流兩大板塊。

譬如電商方面,早前騰訊就在東南亞投資Sea Limited,旗下有電商平台shopee;京東從2016年开始相繼投資了JD.ID、Tokopedia、TiKi.Vn等;阿裏收購Lazada、WorldFirst,後續投資了印尼電商平台Tokopedia、Bukalapak等。

物流方面,國內相關企業布局得更早。從2010年开始順豐便在新加坡設立營業網點打入東南亞市場,後對緬甸物流公司KOSPA Limited、東南亞物流商嘉裏物流進行投資。

2018年時,京東就已在印尼已設立7個倉庫,並加快增加派送團隊及改善設施,配送服務已覆蓋7大島嶼、483個城市和6500個區縣。

2019年百世進行國際化的战略調整,把東南亞市場作爲战略重心,通過幹线運輸自營、末端派件加盟的模式,混得風生水起。同年,中通快遞在柬埔寨擁有30多個快遞網點。

其他如IDC行業中,在東南亞布局的速度不減。今年7月份,萬國數據已於馬來西亞投資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園區,11月正式籤署對印度尼西亞峇淡島(Batam)農薩數碼工業園綠地的收購協議。

秦淮數據在馬來西亞布局有3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另外在馬來西亞柔佛州還有一個百兆瓦級別的超大規模定制化園區正進行建設,並正在完成對泰國曼谷一家運營中IDC企業的收購。

而雲服務方面的布局也爲數不少。從2013年-2015年开始布局東南亞,發力較早的以迅達雲、Ucloud、奧飛數據、阿裏雲爲代表;其中,在東南亞動作最爲頻繁的阿裏雲於2015年在新加坡建立國際總部,目前在東南亞區域共有9個可用區,分別位於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再加上即將开服的泰國數據中心總計10個。

2016年-2018年,以華爲雲、青雲QingCloud、騰訊雲爲代表开始布局東南亞市場,國外以微軟、亞馬遜、谷歌等爲代表。雖說這些國外企業在東南亞的發展時間不一,但有個共同點是大多集中於新加坡、印尼一帶。

譬如2018年微軟投資東南亞打車公司Grab,並提供Azure雲計算服務;今年將計劃在印度尼西亞开設一個新的數據中心區域。同年,亞馬遜就已在孟买設有2個可用區,又於2021年2月,馬來西亞政府條件性批準了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WS)在當地建立並管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及雲服務。

能夠發現的是,東南亞已成各行業拓展自身版圖的“掘金”地,高新技術行業的雲服務也不例外。不過,技術稍落後的東南亞爲何會成爲這些雲服務商的“心頭好”?

待开發的寶地,東南亞有何吸引力?

相對於十年前,如今的東南亞地區正處於互聯網人口紅利迅速發展時期。根據淡馬錫、谷歌、貝恩近日聯合發布的《2021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下稱《報告》):2021年,《報告》覆蓋的六個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互聯網用戶總數約4.4億,新增用戶4000萬,互聯網普及率由去年的70%提升至75%。同時隨着消費者行爲和商家運營模式持續深入數字化,投資者信心增強,東南亞互聯網經濟有望到2030年達1萬億美元規模。

豐富的人口加上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帶來豐富的流量紅利,又擁有優越地理位置的東南亞利於對外貿易和發展交流,能夠有效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當更多產業發展起來,在數字經濟的催動下,相應的對雲服務的需求也會增大,進一步打开雲服務的市場。

但是從東南亞當地的雲服務市場來看,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對形成較爲穩定格局的中國以及歐美市場來說,東南亞還是一片藍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Gartner公司預測,在東南亞地區,由於中小型企業(SME)對雲計算的需求增加,預計到2025年,雲計算市場收入將達到403.2億美元。

這也正如野村國際(香港)副總裁Andrew Orchard認爲,除了東南亞經濟快速增長的潛力,其尚未被“充分挖掘”也是衆多科技公司所看重的地方。

且東南也地區也對雲服務發展積極響應。如2017年10月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拉扎克推出“雲優先”战略。印度尼西亞新建數據中心表明業務優先級正在不斷變化,促使當地組織採用多雲战略。這意味着隨着當東南亞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數字化轉型之旅,對托管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將會增加。

另外,相較於外國企業而言,作爲在2018年人口總數就達6.5億人的東南亞,擁有可觀的人口紅利,加上文化相近,有利於一些在國內成功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快速復制。中國的跨境電商和物流闡釋着“復制”的成功,如中通快遞的加盟模式在東南亞市場的“降維打擊”,反映在財報中;2021年中報顯示,百世國際在東南亞地區包裹總量達3880萬單,同比增長140.7%,其中泰國和越南的包裹量分別同比增長80%、195.5%。這足以給其他前來布局的企業一個成功的借鑑模板。

不過,東南亞地區雖有着衆多雲服務商發展的優勢,但是在國內外雲服務廠商在東南亞“掘金”的如火如荼時,我們或許會意識到一個問題——東南亞本土卻遲遲沒有跑出一家“像樣”的雲服務企業。

內生孵化慢+外強湧入,東南亞難誕生本土雲巨頭

東南亞的經濟近年來雖得到較快發展,但是對比亞太其他地區和歐美國家,東南亞的經濟實力以及基礎設施和科技能力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如在2018年亞洲雲計算協會的雲就緒指數中,菲律賓仍然是亞太地區在雲採用方面尚未成熟的國家之一。

衆所周知,雲服務企業作爲一個需要技術以及資金等支撐的行業,在前期投入成本高。相關數據顯示,UCloud這樣典型的創業公司投入20多億人民幣,阿裏在2020年4月宣布未來三年將在數據中心等雲基礎設施領域投資2000億元人民幣(280億美元)。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需要足夠的資金“燒錢”換取增長,當投入效益尚未成正比時,初創雲計算企業的發展就需更多的資金去填充,發展壓力也會更大。

而對整個行業來說,不管是基礎技術研發、專業咨詢、數據分析挖掘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亦或是兼具專業運營能力、行業動態理解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多學科復合型人才都儲備緊缺。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招聘專業人才也成爲一大阻礙,而缺失了專業人才的數據雲服務企業在“核心”競爭力較弱,也就少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另外,在東南亞布局外來巨頭多且早,有着成功經驗和先發優勢。中國最早一批進軍東南亞的雲服務廠商可追溯到2013年,後國內多家企業陸續相繼布局,並累積了大量的客戶,佔了一定的先機。

對當時雲服務市場還處於萌芽的東南亞來說,一家初創企業發展會受到一定的牽制。雖其後經濟發展起來有更多的資金和機會助推發展,但是外來入駐的雲服務商並不會等待它們去摸索成長,而是推動當地雲服務市場不斷的發展,將大量的資源以及市場份額進行收割,這也就不意外爲何東南亞雲服務市場難以跑出一頭本地巨頭。

文|港股研究社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4/28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