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吉利:魅族的最後時刻?

資事堂堂主 發布於:2022-01-25

作者 | 於惠如  編輯 | 羅麗娟

汽車狂人李書福“造手機”的事情有了新的進展。

近日,據《財經》報道,吉利集團旗下手機公司星紀時代正與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目前處於盡職調查階段。

對此,吉利回應稱,“我們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星紀時代高端手機研發業務正在有序進展,我們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態夥伴關系。”魅族則對外回復:“感謝對魅族科技的關心,目前還沒有相關消息。”

站在吉利的角度,這或有跡可循。去年9月28日,由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开發區籤署战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要投入100億元,專攻高端手機市場。 如今,李書福造手機的面紗已經掀开一角。

這筆交易的最終走向如何,仍未可知。若成,對兩家企業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假如收購成真,我覺得是魅族重生的一個機會。”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表示,“以目前魅族的的處境和市場地位,不注入外部資本進來,很難重返主流地位。”

長河投資海外TMT分析師沈天揚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爲,智能手機這個賽道競爭很激烈,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吉利想做成自己的生態壁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另一邊,“魅族想要再進入第一梯隊的難度比較大,資金層面如果有吉利這樣的集團給予支持,還有翻盤的機會。”

魅族是最早布局智能手機的國產手機品牌,魅族M8是國內第一款大屏幕全觸屏智能手機,也曾創下過銷量2200萬台的輝煌。巔峰時期,魅族的市場估值曾達到129.7億元。

如今,魅族已在手機出貨量上淪爲“others”,甚至市場份額一度跌剩0.1%。去年底,官方也公告了Flyme的手機雲備份即將停運。

但倘若收購事宜坐實,意味着魅族又可以在風頭正盛的智能汽車的道路上與其它友商相遇了。不過,相較而言,小米、華爲等均是主動選擇進入汽車賽道,而魅族是被動進入。

更有觀點認爲,雙方合作後,吉利即可吞噬這一品牌,也意味着魅族正式走向落幕。

1

魅族的尷尬

相比於國內其它手機廠商,魅族曾一度跑得最快,在手機上也有自己的堅持,卻最終因爲封閉而偏離跑道。

在智能手機的蠻荒時代,魅族是最早布局智能手機的國產手機品牌。誕生於2009年的魅族M8,創新採用了基於Windows CE 6.0的Mymobile操作系統,配備了iPhone 3GS同款三星處理器和多點觸控大屏,成爲國內第一款大屏幕全觸屏智能手機。

魅族M8在上市後一舉走紅。盡管這款手機遠達不到完美,上市僅兩個月,銷量就達到了10萬台,五個月,銷售額突破了五億元,創造了銷量奇跡。

雷軍也曾是魅族的忠實粉絲。很多圈內人都記得,雷軍在多個聚餐場合從口袋中掏出一部魅族M8向旁人講解。

那是魅族最受矚目的年代。彼時,魅族創始人黃章甚至豪言:“不做中國的蘋果,要做世界的魅族。”

但實際上,魅族最終只做成了“黃章的魅族”。

黃章對手機極致的追求曾經成就了魅族——除了產品,他對任何事情都毫不關心。但他也將這家公司帶向了另一個極端。

黃章曾公开對外表示,自己拒絕了雷軍投資魅族。在外界看來,這或許是黃章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之一。

黃章拒絕雷軍的結果後來大家都知道:2010年雷軍帶着林斌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小米,而黃章則在M9發布後,選擇“隱退”,將公司交給魅族另一位創始人白永祥。

白永祥曾在一次採訪中承認,小米的崛起震撼了魅族,魅族錯過了智能手機的井噴時期。“智能手機行業不能支撐小而美的產品,魅族就這樣掉隊了。”

接下來的幾年,魅族的發展持續受挫。

2014年,魅族原副總裁馬麟帶領部分骨幹跳槽樂視導致公司出現危機,黃章在大年初九召集員工會議,宣布回歸,並決定魅族要做三方面的改變:擴大產品线、引入外部投資、拿出20%的個人股份啓動員工持股計劃。

不過那次回歸僅短短數月。在引入阿裏5.9億美元投資後,黃章又將日常工作交給白永祥和李楠,轉回幕後。

接下來的一年,魅族原高級副總裁兼CMO李楠成立主打千元機的子品牌魅藍,此後,魅族迅速從“小而美”向“大廠”進擊,時年一舉拿下2000萬出貨量;2016年,魅族更是以每月一款的速度,連續發布14款新機,將總出貨量提升至2200萬台,達到魅族史上巔峰。

高速擴張的同時,成本持續增加。在股東天音披露的財報中,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魅族虧損達13億人民幣。

與高通的交惡或許是魅族犯下的又一個“致命”錯誤。因爲拒絕支付高通專利費,魅族選擇聯發科,這直接導致了“魅族Pro 7慘劇”,並落下“萬年聯發科”的名號。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讓本就走下坡路的魅族變得混亂不堪。

2017年,魅族創始人黃章宣布再度復出,爲了將產品聚焦在中高端市場,黃章主導砍掉了當時的銷量支點魅藍系列,並操刀推出了魅族15、16、17、18四個系列。期間,“魅族三劍客”白永祥、楊顏、李楠也接連離職。

在去年3月的魅族18系列發布會上,魅族高調宣布,從18系列开始,魅族將放棄新產品的互聯網廣告營收,爲消費者提供真正的純淨硬件、純淨系統,打造零廣告(系統自帶應用無任何廣告)、零推送、零預裝的“三零”手機。

圖源:魅族發布會

然而,僅僅半年時間,魅族的“三零”理想就倒在了現實面前。

截至去年9月初,魅族官方社交平台和官網上關於“三零”內容的報道已被刪除。

對此,魅族曾在《致魅族用戶的一封信》中回應稱,面對激烈的競爭,魅族反復斟酌後決定作出調整,Flyme將保持與行業一致的運營策略。魅族表示,“三零手機”是一次十分激進的嘗試,也是對行業規則的一次挑战。在進行業務調整的同時,魅族18、魅族18 Pro兩款機型不受政策調整影響。

而在宣布調整政策的第二天,魅族在微博上宣布:時隔1269 天,魅藍回歸。

作爲魅族主打性價比的子品牌,魅藍憑借低售價、顏色豐富、硬件配置性價比高等優點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消費者。2015年起,魅族連續三年出貨量超過2000萬台,這離不开魅藍數字系列和Note系列的貢獻。

1月12日,魅藍推出魅藍10系列,售價在699-899元區間,被定義爲“智能手機基礎款”。這與黃章的聚焦中高端打法,已經相去甚遠。

2

多條路徑自救

如果在整個行業發展中給魅族加一個注腳,“激變”或許是最合適的。

過去十年,魅族也曾多次努力求變,命運歷經多次變化,小而美路线、機海战術、性價比策略、精簡战略……只是在一次次變化中,魅族逐漸淪爲手機界的邊緣角色。

8年前,魅族接受了阿裏巴巴5.9億美元的投資,也开始了與海爾的战略合作。前者是無需質疑的互聯網巨頭,後者在智能家居領域也算得上先行者。

這是魅族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少有的开放姿態,顯然也是公司不得不變的選擇。

2014年,黃章回歸後,緊鑼密鼓地見了不少產業投資人。黃章想抱的大腿名單上有格力、騰訊、阿裏巴巴等公司。不過,黃章因“格力與魅族企業文化不一樣”,“騰訊沒有意識到終端的重要性”爲由,跳過了這兩家企業而選擇了阿裏。

彼時,黃章在給公司員工的一份郵件中提到要給:“我完全意識到,在智能手機競爭很激烈的今天,靠有限的利潤分配,企業和員工都是輸家。”

在外界看來,魅族抱上了大腿,未來發展會更加順利。但顯然,在魅族與阿裏的合作中,阿裏才是“性價比”高的那一個,它會在魅族手機中植入大量應用,即魅族成爲阿裏爸爸在移動端的入口。甚至,魅族旗下魅藍品牌的不少機型都採用了阿裏YunOS系統。

面對強大的投資者,稍有不慎,“大腿”可能變“大刀”,但除了抱阿裏大腿之外,魅族還有何種選擇呢?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熟知,阿裏與魅族的合作也在2017年不歡而散。阿裏在魅族董事會上提出要撤資,而魅族的系統則在一次升級中,全部將YunOS更換成了Android。

陸續增加智能家居品類是魅族主動求變的另一個重要動作。

2016年,在李楠推動下,魅族招聘了智能家居產品相關人才並正式成立這一部門,陸續增加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產品品類。

當時,魅族的智能家居業務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位於總部的軟件部門,負責打造一款類似小米“米家”App,並接入其他第三方家居家電品牌;另一類爲設計手環、耳機等硬件,由成立於2014年的深圳分公司負責。

不過,這項與手機關系不大的業務在黃章第二次回歸後被砍掉了。被裁減之前,魅族智能家居已接入20余家品牌,可控制約百余款產品。

三年後,魅族重提智能家居業務。

2020年年底,魅族總部大樓掛出了“Lipro歡迎光臨”的大型海報,寓意公司將要進軍智能家居領域。該業務首選了照明系列產品做切入。同時,魅族提出“一體兩翼”的战略,即以旗艦手機爲核心,智能家居與智能穿戴業務並行,共同組成企業未來發展新動力。

圖源:魅族官網

1月12日的魅族冬季新品發布會,與以往不同,魅族將發布會大部分時間放在潮酷品牌和智能家居上,留給手機的卻僅是一小段時間。

對於魅族推出的產品,市場反應並不熱情。在魅族天貓旗艦店裏,魅族Lipro系列智能家居產品銷量均不高。一款店內LED單燈熱銷排名第一的LED燈泡月銷量爲100+。

與手機產品力求“小而美”的打法不同,魅族在智能家居業務上有些“急功近利”。去年5月底,魅族宣布智能家居產品接入鴻蒙系統,但其智能家居產品卻又品類極少。這一行爲甚至被市場認爲這是在“蹭”華爲鴻蒙熱度。 

即便不被市場看好,但魅族依然有信心。Lipro系列智能產品從預熱开始便打上“高端”的標籤。去年年初,魅族曾表示,要在三年內成爲中國高端智能家居前三名。

艾媒咨詢創始人張毅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沒有一個手機廠商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屹立不倒,只要堅持不死,就能在發展中找到機會。

魅族在中國消費者中有一定口碑,如想重返市場頭部,只有從專業市場發力,但單靠企業自己發力,機會並不大。

3

是重生,還是落幕?

不造車的手機公司不是好科技公司。2021年,蘋果、華爲、小米等均在智能汽車的賽道上會面了。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智能手機市場紅利漸退,智能汽車市場發展迅猛,手機廠商看中了後者巨大的市場前景;加之手機廠商除了擁有供應鏈優勢,還在智能化、操作系統等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基礎。

吉利屬於反其道而行之的案例。

去年9月,在手機廠商紛紛造車之際,吉利集團成立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並與武漢經濟技術开發區籤署战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該項目總部落戶武漢經濟技術开發區,定位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整合全球技術和資源,服務全球市場。

“未來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依法構建企業護城河已成大趨勢,手機可以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爲用戶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李書福談及造手機的原因時表示。

盡管相比結構復雜的汽車零件,手機硬件方面要簡單許多,這讓在汽車圈摸爬滾打二十余年的吉利充滿底氣。

不過,對於吉利而言,組建軟硬件團隊,湊齊人才是其邁入手機行業需要面臨的第一個門檻,而收購則是最好的切入策略。

“(收購)這個事情對於吉利本身的意義會更大一些,它如果從無到有做手機的話,難度蠻大的,去收購一個目前市場上面份額比較弱,然後手上有一些基礎的廠商會更快一點。”長河投資海外TMT分析師沈天揚對全天候科技表示,智能手機這個賽道競爭很激烈,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想做成自己的生態壁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盡管魅族已淪爲邊緣角色,但其擁有一個完整的手機團隊,也有做高端手機的基因。

對魅族來說,被收購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沈天揚也提到,當前魅族想要再進入第一梯隊的難度比較大,“資金層面如果有吉利這樣的集團給予支持,還有翻盤的機會。”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nalys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一起拿下了71%的市場份額,而魅族等“Others”廠商們能分到的只有29%的市場份額。

也有觀點認爲,沒有規模的手機企業終究很難在市場上生存,被吉利“吞並”已經是魅族最好的歸宿,但這也意味着,“魅族”即將落幕。

雙方終究會擦出什么火花還未揭曉。不過,有了前一次失敗的經驗,這一次魅族也許能選出更好的選項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4/29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