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森控股即將登陸港交所:資本布局人力資本管理SaaS賽道迎“收獲季”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布於:2022-01-18

創投資本對人力資本管理SaaS賽道的投資,終於迎來“收獲季”。

近日,國內人力資本管理(HCM)SaaS企業——北森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北森控股”)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

據灼識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按2020年收入計算,北森控股是中國最大的雲端HCM解決方案提供商。

這也令衆多北森控股創投股東有望實現“項目退出”。

記者獲悉,北森控股在發展過程迎來多輪股權融資。比如2018年北森控股完成了由經緯中國和元生資本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跟投的逾1億美元E輪股權融資;2021年則完成軟銀愿景基金二期、高盛、春華資本、富達國際聯合領投;經緯中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元生資本、深創投持續追加投資的2.6億美元F輪股權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數年北森控股經營收入持續增長同時,虧損卻“意外”擴大。

數據顯示,在2019-2021三個財年期間,北森控股營業收入分別爲3.82億元、4.59億元、5.56億元,對應的淨虧損分別爲6.90億元、12.67億元、9.40億元,其中,去年上半年北森控股虧損額達到8.2億元。

“其實,這不是實際意義上的運營虧損,而是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項目下的巨額扣減所致。”一位創投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很多境內企業赴港上市時,都會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按照國際會計準則(IFRS),普通股價值與優先股轉換價(對應企業實際估值)之間的差額將計入“財報虧損”,且企業實際估值越高,兩者之間的差額越大,導致企業“虧損額”越高。

“但是,隨着企業完成IPO上市,當優先股自動轉換成普通股,相應的虧損就不再計入財務報表,相關企業的盈利狀況將大幅改善。”這位創投機構負責人指出。這也是會計準則操作,也是港股上市的特殊要求與操作規則,美股與A股則沒有相關要求。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實際操作環節,優先股持有人放棄轉成普通股的幾率非常低,因爲在企業上市後,通脹普通股股價遠遠高於優先股,優先股持有人只需轉換成“普通股”,就能坐享可觀投資回報。因此在通常情況下,港股二級市場投資機構不會關注財報虧損,而是關心經調整後(扣除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項目扣減)的運營利潤數據,作爲判斷企業實際經營獲利能力的重要依據。

按照北森控股公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扣除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項目扣減後,去年上半年北森控股的虧損爲0.8億元,遠遠低於8.2億元財報“虧損”。

“隨着赴美上市日益艱難,目前我們正積極建議高科技企業選擇赴港上市。與此同時,我們在參股股權投資時,也建議企業引入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機制。”多位創投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究其原因,一是創投機構通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形式參與企業股權投資,也是給自己增加了一道投資安全墊,二是創投機構也希望企業創始人能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用於團隊股權激勵,從而吸引更多優秀專業人才加盟,助力企業更好快速發展。

一位創投機構合夥人向記者透露,若企業赴港上市,他們樂見企業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項目下的扣減額增加,因爲這反而表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在持續增加(即企業市場估值上升),表明資本市場對這家公司投資價值的認可。此外,公司市場市值越高,優先股對應的公允價值也會越高,持有優先股的創投股東的账面浮盈就越大。

記者了解到,在2021年5月完成的F輪股權融資後,北森控股的企業估值達到約20億美元。

一位參與北森控股股權投資的創投機構投資總監向記者指出,隨着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旺盛,以及中國數字化HCM解決方案市場快速增長,他們認爲北森控股有望很快通過規模化效應實現運營盈利。

據灼識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雲端HCM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0年的43億元,增長至2026年的303億元,2020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高達38.2%。遠遠超過同期HCM軟件15.9%的復合年增長率。此外,雲端HCM解決方案在中國HCM市場的滲透率僅爲1.4%,美國爲24.5%,這意味着中國市場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目前,北森控股作爲國內極少數構建統一开放PaaS基礎設施的雲端HCM解決方案提供商,有望在行業快速發展周期實現業績大幅增長。”這位創投機構投資總監指出。

(作者:陳植 編輯:林坤)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8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