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大火鍋”香港IPO:客單價比海底撈還高,翻台率不及呷哺呷哺

野馬財經 發布於:2022-01-17

“幹鍋海鮮+火鍋”的生意,喫香嗎?

作者 | 陸 飛

編輯丨李逸明

來源 | 野馬財經

2021年,頭部火鍋企業經歷了“水逆”。“火鍋一哥”海底撈(6862.HK)、“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0520.HK),均沒能躲過業績大幅下滑、股價腰斬、大規模閉店等“黑天鵝”事件,呷哺呷哺還深陷高層動蕩的“羅生門”。

就在火鍋老大、老二“水逆”的窘境下,一向低調的老三悄悄出手了。近日,中國第三大火鍋餐廳運營商、中國最大的海鮮餐廳——七欣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欣天”)向港交所遞表,正式衝刺IPO,招銀國際和國泰君安國際爲聯席保薦人。

實際上,七欣天餐廳主要集中在江浙等東南沿海城市,內陸消費者對其不太熟悉。它以“一鍋兩喫”而出圈,客單價比海底撈還高,並且有逆市擴店的雄心。在疫情反復、政策紅利進入尾聲的環境下,七欣天底氣在哪,資本市場會爲其“买單”嗎?

標榜“一鍋兩喫”

客單價高過海底撈

在火鍋江湖,各式品牌層出不窮、五花八門,想要抓住消費者的心,總要有點獨特之處,例如海底撈以極致的服務著稱,呷哺呷哺以低價的台式小火鍋切入市場。

而七欣天主打的是“一鍋兩喫”的模式,標榜“幹鍋海鮮+火鍋”兩種喫法。其“一鍋兩喫”的步驟簡單,先是上桌一盆鮮甜的幹鍋螃蟹等海鮮,等喫完之後,往幹鍋裏加入海鮮高湯,使其搖身一變成爲普通火鍋,顧客可以接着涮肉品和菜品。

但對消費者來說,喫一頓七欣天可能略顯“奢侈”。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外賣人均訂單價爲170元,堂食客單價爲131元。

而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客單價爲112.8元,2021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爲107.3元。餐飲大數據機構餐寶典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蜀大俠火鍋客單價約爲107元。而2021年8月,呷哺呷哺被頻頻吐槽“太貴”後,宣布走大衆消費路线,今後客單價保持在60元內。

(圖源:罐頭圖庫)

從具體業務分類看,七欣天主營餐廳運營、外賣業務、調味品及食材的銷售等。在價格方面,相較於堂食,七欣天的外賣更貴,並且兩者價格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外賣的人均訂單價分別爲155元、185元和170元,而同期堂食客單價分別爲117元、119元和131元。

實際上,七欣天的餐廳運營爲主要收入來源,佔比高達80%以上。但餐廳業務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反倒是外賣業務佔比連續提升,這主要是因爲疫情下消費者對外賣需求有所增加。

具體來看,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餐廳運營的收入分別爲10.97億元、11.91億元和12.29億元,分別佔其總收入的85.4%、83.5%和83.1%;外賣業務收入分別爲1.44億元、2.21億元和2.43億元,佔比分別爲11.2%、15.5%和16.4%。

(圖源:七欣天《招股書》)

整體財務方面,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實現營收分別爲12.85億元、14.25億元和14.80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爲8115.7萬元、1.72億元和2.59億元,業績表現較爲穩健。

值得注意的是,七欣天的業務很容易受季節性波動的影響。對一般的餐廳而言,暑假及節假日客流量較大,七欣天也是如此。而比較特別的是,七欣天銷售旺季還集中在每年的第三季度,因爲那時正值大閘蟹等海鮮上市,而之後隨着大閘蟹的下市,客流量難免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受區域性所限

七欣天走出“大本營”擴店

門店數客單價翻台率,是火鍋品牌的經典成長邏輯。但近年餐飲市場沒那么景氣,盲目漲價有風險,翻台率降低是常態,因而,增加門店數成爲火鍋品牌增收的重要方法。

2021年12月,呷哺呷哺就宣布,未來三年將新增至少500家門店,從千家門店擴增至約1500家,從北方主战場南下,“劍指”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不過,龍頭早已鎩羽而歸,就在2021年11月,擁有超1500家門店的海底撈,剛剛宣布閉店300家,原因爲錯判疫情、擴張太快。

(圖源:罐頭圖庫)

七欣天門店數量遠少於前兩者,但在疫情期間仍選擇繼續擴店。從2019年年初到2022年1月8日,七欣天已用3年實現門店數量翻倍,總數由115家擴張到了256家,在中國9個省和1個直轄市建立起業務版圖。

七欣天門店主要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其中,七欣天的“大本營”江蘇的餐廳數量最多,超過100家餐廳,佔比在40%左右。而很多內陸消費者甚至沒聽過“七欣天”的名字。七欣天接下來決定加速擴張門店。

2022年,七欣天預計再新开約70家餐廳。截至2022年1月8日,已有30家餐廳已籤訂租約,但還沒有开業,7家餐廳已與出租人籤訂意向書。公司計劃在2023年、2024年分別开設約100家、130家餐廳,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及華北地區拓展。

根據《招股書》,七欣天新开設一家餐廳,平均成本爲160萬元,主要的成本包括餐廳裝飾及裝修、廚房設備安裝、空調、通風及消防系統等,從完成選址到新餐廳开業,大概需要3到5個月,大部分餐廳經營1到4個月達到盈虧平衡。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七欣天2019年所开餐廳,比2020年投資回報期要長得多。七欣天在2020年开設的餐廳,平均現金投資回報期約爲9到10個月,而在2019年开設的餐廳,平均現金投資回報期約爲18個月,時間約是2020年的2倍。

門店擴張聽起來容易,實則大有講究。首先,一個餐廳是否能生意興隆,與選址有很大關系,典型的案例是呷哺呷哺。2021年8月,呷哺呷哺在全國關閉了200家虧損門店,主要原因就是存在嚴重的選址錯誤。因而,七欣天專門組建了選址團隊,實施標準化選址及審查程序,實現管理、運營及監督拓店計劃。

(圖源:罐頭圖庫)

除此之外,七欣天還建立了一整套自營供應鏈管理體系。七欣天所有餐廳均爲直營店,總部能直接監管每家餐廳,並且形成了高度標準化的經營模式,從食品加工、餐廳運營,再到擴張管理等統一標準,方便進行擴店。但是,東南沿海地區因爲本身靠海,有原材料及運輸優勢,而在深入內陸地區後,七欣天是否會出現“水土不服”也成爲市場比較關注的問題。

翻台率低於海底撈

火鍋賽道競爭激烈

衆所周知,優質菜品及獨特口味,是餐飲行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爲了讓螃蟹更加美味,七欣天的烹飪過程講究,螃蟹入鍋快速翻炒,鎖住蟹肉中的湯汁,再配上祕制配料。其中,配料經過專門研究,已申請成爲有國家專利的祕方。

這一“祕方”爲消費者提供了獨特的口感,成爲七欣天的“護城河”。同時,七欣天對“祕方”嚴格保密,將生產工藝分爲五個部分,並分配至不同員工,所有員工都與七欣天訂立保密協議,使得競爭對手難以復制。

事實上,從整體競爭格局來看,中國火鍋餐廳市場高度分散,2020年有火鍋餐廳約50萬至60萬家。根據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從2020 年收入來看,中國火鍋餐廳市場排名前五的經營者約佔市場份額的7.9%。

若按2020年收入和餐廳數量計算,七欣天是中國最大的海鮮餐廳,佔有中國海鮮餐廳市場1.2%的市場份額;按2020年直營餐廳的收入計算,七欣天是中國第三大火鍋餐廳運營商,2020年的市場份額爲0.3%,僅次於海底撈、呷哺呷哺。

而在餐飲行業的核心指標翻台率上,七欣天明顯不及上述競爭對手。要知道,翻台率反映的是餐廳的重復使用率,翻台率越高,意味着餐廳的流量越大,限定時間內招待的客人越多。

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翻台率分別爲2.1、2.1和2.2(次/日)。而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的翻台率分別爲4.8、3.5和3(次/日),呷哺呷哺的翻台率分別爲2.4、1.8、2.3(次/日)。

可以看到,雖然火鍋老大、老二的翻台率有下降趨勢,但七欣天仍未超越兩者,這也說明七欣天經營質量相對較低。

而從整個行業來看,火鍋餐廳的收入由2016年的3955億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438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爲2.6%,預計2020年至2025年,中國火鍋餐廳預期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4.2%,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但火鍋這門生意在被看好的同時,賽道也變得越來越擁擠,美團發布的《2021火鍋品類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线上火鍋門店數量逐年增加,近兩年新开的門店佔比45%,明顯高於整體线上餐飲的36%,火鍋新秀們大量湧入市場。

另一邊,由於疫情過境,宏觀經濟環境下的紅利釋放進入尾聲,在港股上市火鍋龍頭們的日子並不好過。2021年,海底撈、呷哺呷哺均經歷了翻台率下滑,淨利暴跌,市值腰斬的窘境,遭到了資本市場的“冷遇”。

而與上述兩個巨頭相比,七欣天無論是從知名度、翻台率,還是門店數量上,均處於劣勢地位。在市場環境尚不明朗的情況下,七欣天衝擊港交所IPO,被外界視作一場豪賭,那這一次它能“賭”贏嗎?

你最喜歡哪家火鍋餐廳?留言區聊聊吧。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2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