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年暴漲,後半年大跌,物業股怎么了?

格隆匯 發布於:2022-01-09

一年前,物業股很燙;一年後,物業股還是很燙。

只不過,前者的燙,是熱得發燙,而後者,是燙手山芋。

周五,港股的物業股成爲跌幅較慘的概念板塊之一,在地產股普遍反彈的情況下,多數物業股卻沒有迎來同步的回暖。其中世茂服務還一度大跌超過10%,尾盤雖然有所回升,但跌幅依然超過6%,銀城生活服務、時代環球集團等也均跌超了4%。

今年上半年來,物業板塊走勢還一度異常強勢,但下半年开始就伴隨着地產行業的跌跌不休而持續重挫,其中個股跌幅超過30%的不在少數。

就拿周五跌幅最大的世茂服務來說,這只股票在2020年10月,物業股最受追捧的日子登陸港股,之後的半年多時間,股價扶搖直上,成功翻倍,但隨後半年,又火急火燎地跌去超過80%,並持續創出歷史新低,如此大起大落,令人糾結。

從香餑餑,到傾巢覆亂,我們不僅要問,物業股到底怎么了?

01

興也地產,落也地產

說到物業的商業模式,很簡單,主要兩大塊,一塊是傳統的收物業費,然後給業主提供物業服務,另一種就是在所服務的社區挖掘增值服務。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商業模式,最底層的支撐都一樣,核心的指標還是物管面積,存量的物管面積是現有盈利的保證,新增面積則是業績增長的保證。

幾年前,物業股被追捧,看似很突然,但其實也是順理成章,邏輯不外乎下面這幾點:

第一,從需求上看,物業需求的剛性很強、持續性也很強,打掃衛生、環境維護這些事情雖然很瑣碎,但卻是不能沒有的,加上中國現在普遍是住宅小區的模式,公共區域會非常多,讓業主自己去維護不現實,這些工作只能由物業去做;

第二,從供應上看,房地產經過近20年的發展,存量樓盤已經非常可觀,規模效應已經顯現,且新房开發當時仍然在高位運行,每年的竣工面積有保證,新落成的房子越多,對物業的需求也就越強勁,而大的物業公司大多都來自大型房企,房企的樓盤自然會給到自己的物業公司管理,這就保證了物業公司管理面積的來源。同時,物業也被認爲是後房地產時代,房企最好的出路之一,很多房企尤其是大型房企非常重視這塊業務,紛紛給予資源傾斜,搶跑該賽道;

第三,從成本、盈利上看,物業服務這門生意的現金流非常好,而且基本無需考慮諸如研發、生產、物流這類重資產的成本,只需要配備相應的人員即可,工作流程、管控上也會較爲簡單;

第四,從未來的增長模式上看,隨着物管面積的增加,以及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增值服務將被开發出來,成爲物業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线,也是最大的講故事來源。

一切都很美好,未來似乎觸手可及。資本市場也似乎如夢初醒,發現了物業公司的價值,开啓了瘋狂追逐的模式,一大波物業公司也趁熱打鐵,紛紛登陸港股。2018年,有5家物業公司到香港上市,2019年,這一數字擴大到9家,2020年,更加一下子增加到16家。有機構樂觀預測,兩年內仍將有超過50家物業公司登陸香港市場。

但是今年,一切戛然而止。物業股突然間從高光瘋狂墜落,以2021年爲例,年內股價從高位腰斬,甚至回落7成、8成的都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最大的是地產行業的整體下行。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1-11月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來看,盡管房地產銷售面積、投資額同比有所增加,但新开工面積卻同比下滑9.1%,較前值-7.7%有所放大。更重要的是,在“三條紅线”的限制下,房企的暴雷隨處可見,甚至不乏超一线的房企。

房地產行業信心很重要,歷來也是买漲不买跌。房產調控說了很多年,但經常給人越調越高的感覺,但在2021年,一切過往真的就成爲了歷史,房地產這只灰犀牛,不再是說說而已,可能偶爾會有反彈,但基本無望回到以前的大漲時代。

對於物業公司來說,因爲深度綁定了房地產,可以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沒有面積上的增長做保障,等於宣判了未來的業績增長要下台階,投射到資本市場,基於原來的新增管理面積、規模效應等的估值模型,自然也要調低,說物業股正在經歷“雙殺”的至暗時刻,一點也不爲過。

02

爲何跌這么慘?

雖說過去的一年,物業股普遍都在跌,但陣營裏也存在分化,有的摔得鼻青臉腫,有的則相對輕一點。以港股爲例,跌最慘的那一家,大家都知道怎么一回事,就不必贅述了。

雖說潮水退去,很多物業股基本都被證明在裸泳,但像世茂服務這種跌得較明顯的,不能簡單粗暴地甩鍋行業下行,還得從自身去尋找原因。

首先,體量上,世茂服務只能算中型物業公司。截止2021年中期,世茂服務擁有在管面積1.8億平,合約面積2.4億平,而同期的一线碧桂園物業,在管面積突破12億平,差距很明顯。

物業是非常講究規模效應的行業,在管面積的大小不僅對於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是能否實現業務協同發展,特別是最具前瞻性的增值服務的關鍵因素。

其次,因爲在管規模的局限性,使得世茂服務在核心的盈利指標——毛利率、淨利率,排名相對靠後。本文選取了18家主要的上市物業公司2021年的中報做對比,世茂服務的毛利率、淨利率,均低於整體中位數。

而且,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下滑。2020年,公司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回落至 31.4%、13.8%,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和1.6個百分點;2021年上半年,利潤率繼續下滑至29.7%、13.7%。

當中,除了有疫情的影響因素,還在於公司激進的外延並購战略。但激進的外延並購,雖然可以做大規模、做大營收,但由此帶來的資源整合難題、經營費用上升,以及收購對現金流的消耗,也很明顯,是盈利能力下滑的重要原因。

如今,房地產行業的整體下行趨勢已定,而且這種下行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由此帶來的物業股業績增速下滑,估值下壓的趨勢仍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換句話說,物業公司的內卷或許才剛开始。

大家自然會想到大喫小,不少物業公司也將外延並購作爲突圍方向之一,但是,優質的並購項目就像陳年老酒,是买一瓶少一瓶。更重要的是,這兩年,物業行業的並購項目非常快速,2021年的並購金額較前一年增長了將近3倍,換句話說,大家都在瘋狂地搶項目,未來還有多少優質的並購項目,那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最後,得說說增值服務,這個是物業股的最大的故事。說得如何的天花亂墜,相信關注物業股的投資者一定不陌生,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社區,張口閉口就是高科技,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圍繞業主的喫喝拉撒所做的生活服務,硬要披上高科技的外衣,多少有點名不副實。

當然,也得承認,增值服務的毛利率是高於傳統物管服務的,但增值服務的成本可不簡單,做什么增值服務,如何把增值服務落地,需要人才,需要技術,需要設備,遠比請幾個保安、請幾個清潔阿姨困難;如果還要踐行自己吹噓的高科技,成本开支就更大,而且數字化這種技術,比物業本身還強調規模效用,對於龍頭來說,效果還相對好一些,對於中小物業公司,則不盡然。投入大,自身無法消受,投入不大,效果又不明顯,要是爲了省錢,都不投入,又會被時代落下,被業主拋棄,幾頭不到岸,就一個字,難。

如此看來,現有業務遭遇下行,增長又沒有強有力的支撐,物業股跌這么多,雖有點驚悚,但也無可否非。

03

尾聲

每當一個公司股價出現深跌,總有投資者問值不值得抄底。

其實,對於抄底這個事,需要搞清楚兩個重要事項,第一個是跌到位沒,也就是估值反映其真實價值,最好跌破其內在價值,第二個就是還會不會重新站起來。

如今港股物業板塊平均估值水平在14倍左右,在以往房地產行業高光的時代可以算是有一定低估成分,但在當前的宏觀環境及行業趨勢下,行業的邏輯被整體下殺,未來就算繼續跌都是有可能的。而物業股想要重新站起來,難度可能不比房地產回暖的大。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5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