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諾偉再衝刺港交所上市:上半年利潤下降77%,嚴航爲董事長兼CEO

貝多財經 發布於:2022-11-11

近日,上海英諾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諾偉”)再次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據貝多財經了解,這已經是英諾偉第二次遞表,此前曾在2022年4月29日遞交上市申請材料,因未能在6個月內聆訊或招股而“失效”。

相較於此前招股書,英諾偉更新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財務數據等信息。2022年上半年,英諾偉的收入爲9776.9萬元,2021年同期爲1.12億元,相對減少12.99%;淨虧損2.04億元,而2021年同期則爲淨利潤1388.1萬元,由盈轉虧。

據了解,英諾偉是一家微創手術器械研發商,成立於2009年,主要專注於消化內鏡和泌尿外科相關高值耗材的研發和銷售。根據天眼查信息,英諾偉的注冊資本爲4464.9113萬元,法定代表人爲嚴航,股東包括淡馬錫、博遠資本等。

而據招股書介紹,英諾偉是中國領先的非血管介入手術整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據灼識咨詢資料,英諾偉已开發出全球及中國最全面的用於泌尿外科非血管介入手術的醫療器械產品組合。

目前,英諾偉擁有33款產品在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獲批,包括九種內窺鏡及相關產品、20種無源耗材及四種有源醫療器械,其中包括兩種核心產品,即等離子手術設備(NW-100)及一次性使用電圈套器。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英諾偉在全球持有295項注冊專利及專利申請,包括在中國持有158項注冊專利及83項專利申請,以及在中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持有14項專利及40項專利申請。

而據智慧芽數據顯示,英諾偉共有173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發明專利82項,佔比47.40%。通過算法分析,英諾偉的專利布局主要專注在球囊導管、內窺鏡、插入端、導引鞘、體內檢測等技術領域。

英諾偉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是一家以研發爲驅動的公司,由於其在建立業務、產品管线及研發、制造及銷售以及營銷能力方面進行大量投資,因此過往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英諾偉在稱,其無法保證日後將實現盈利,亦可能無法成功營銷該公司的核心產品。

貝多財經發現,英諾偉的收入主要由內窺鏡、無源耗材貢獻。2020年、2021年度和2022年上半年,內窺鏡貢獻的收入佔比分別爲37.5%、43.1%和53.8%,無源耗材的收入佔比分別爲61.0%、55.8%和45.8%。

根據招股書披露,英諾偉2020年、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37億元、2.55億元,同比增長85.9%。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收入由2020年的0.89億元增至2021年的2.55億元,同比增長103.5%,佔比分別爲64.9%、71.0%。

不過,英諾偉尚未實現盈利。2020年、2021年,英諾偉的淨虧損分別爲1.71億元和6.95億元。其中,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淨虧損分別爲1.73億元、6.99億元,非控股權益則分別爲291.1萬元、443.8萬元。

而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英諾偉2020年、2021年的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爲2097.1萬元、4645.1萬元。2022年上半年,英諾偉的經調整淨利潤爲510.0萬元,而2021年同期爲2204.1萬元,同比下降76.86%。

招股書顯示,英諾偉的客戶主要爲分銷商。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英諾偉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總額分別爲4060萬元、6830萬元和2880萬元,分別佔該公司收入的29.5%、26.7%及29.5%。

值得一提的是,英諾偉曾獲得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淡馬錫、高瓴資本等。根據招股書披露,英諾偉已先後完成1.1億元A1輪、3000萬元A2輪、3000萬元B1輪、3000萬元B2輪、4.375億元C1輪和2.5億元C2輪融資,合計約8.875億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英諾偉在A1輪融資、A2輪融資、B1輪融資、C1輪融資和C2輪融資後的估值分別爲5.91億元、6.11億元、7.15億元、10.30億元、28.00億元和62.50億元,其中C2輪融資於2021年12月完成。

在英諾偉本次上市前,上海納米創投通過寧波湧漣持股10.0%,淡馬錫持股4.2%,博遠資本通過成都博遠持股4.2%,上海疊乾企業管理通過上海欣壹持股3.8%,高瓴資本通過GSUM XXIII HK、HSUMXII HK分別持股2.1%、1.4%,泰康保險旗下泰康人壽持股1.0%。

同時,嚴航持股26.4%,柴肇剛持股2.0%,袁徵持股1.7%,周遠持股1.2%,員工激勵平台寧波仲宇、威茲德姆壹、威茲德姆貳、威茲德姆叄、茲德姆肆、諾醫泰和上海青卿分別持股13.6%、6.1%、1.2%、1.8%、0.5%、0.3%和8.6%。

據介紹,嚴航可控制英諾偉合計約63.4%的表決權。當前,嚴航擔任英諾偉的執行董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柴肇剛爲執行董事兼副總裁。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7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