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平安半年報:利潤實現正增長,保險板塊出現一道曙光

股友73fH185506 發布於:2022-08-29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暮照

8月23日晚,中國平安發布2022年中期業績:營運利潤853.40億元,同比增長4.3%;年化營運ROE達20.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2.73億元,同比增長3.9%。

這份成績單一出,平安股價逆勢上漲。截至24日收盤,報41.61元/股,漲幅爲2.19%。在中國平安帶動下,保險板塊走勢活躍。

爲什么在上半年疫情、地緣衝突、國際通脹等復雜大背景下,平安依舊保持營業利潤、財務淨利潤兩方面的正增長?

作爲全球前十金融企業,平安的發展和創新值得一個復盤。這次伯虎財經將圍繞半年報重點探討以下問題:

1.平安強勢增長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2.這次半年報有哪些新的亮點?

3.34歲的平安,如何進行創新增長?

黎明前的曙光

隨着中國平安的財報發布,市場再一次獲得了對巨頭的觀察窗口。

這張成績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全球經濟衰退、消費能力下降及各種宏觀大環境的影響下,平安實現利潤穩定增長,現金分紅水平持續提升可以說來之不易。

1988年,中國平安在深圳蛇口成立。當時的《深圳市大事記》對此的記載只有簡單的一句:“全國第一家由企業與專業金融機構合辦的保險公司,在我市蛇口开業。”

34年後的今天,平安成爲中國最大的綜合金融集團之一,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25位,全球金融企業第十位,至少10年裏淨資產收益率高於10%。

究竟一家保險公司是怎么快速成長爲全國最大的綜合金融集團?

(圖源:網絡)

其強勢增長的底盤就在於,“綜合金融”。

在中國,有金融全牌照的公司只有6家,平安就是其中一家有着金融全牌照的公司,把銀行、保險、信托、券商、基金、期貨、金融租賃這些牌照全被列入囊中。

和其他保險公司傳統低效的營銷模式不同,平安憑借“綜合金融”的核心战略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路子。 “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 即一位客戶可以對接多種金融產品或金融機構,不管是團體業務還是個人業務,只要有金融需求,就可以按需求制定相關方案。

這樣一來,客戶數量及單個客戶的價值被大大提高。

在這一核心战略下,2022年上半年,集團個人業務營運利潤同比增長9.0%至754.37億元,個人客戶數超2.25億,較年初增長1.5%。

曾被稱爲A股大白馬之一的平安,這次整體依舊實現穩步增長。但值得關注的一個信息點是, 2022年上半年,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爲195.73億元,同比下降了28.5%。

(圖源:網絡)

爲什么壽險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要從平安的壽險改革开始說起。

猛龍過江

2020年,疫情大背景下,代理人收入下降導致大量流失。平安开始進行大刀闊斧的壽險改革,從渠道端和產品端進行降本增效,改變了過去行業發展數十年的人海战術。

渠道端,推動代理人“三高”隊伍轉型, 實施分層精細化管理。 產品端, 通過 “保險+健康管理”,“保險+高端養老”,“保險+居家養老” 三大核心服務構建差異化優勢。

從半年報數據來看,短期的陣痛改革頗有成效,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9%,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長35.1%,享有服務權益的客戶貢獻了46%的新業務價值。

伴隨着改革到來的,是平安的战略升級。從原來的“綜合金融”,升級爲“綜合金融+管理式醫療”。

爲什么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要重押醫療?

這要從2021年報上,馬明哲提到的 美國聯合健康 說起。這家公司1974年成立,是美國最大的商業健康險公司,它以保險爲基石,通過預付制方式全程參與客戶整個就醫過程,業務遍及美洲、中東、非洲、歐洲和亞太地區的50多個國家。

這家全球最大的保費收入公司,2021年保費收入就達到了2262億美元,看它的股價走勢,妥妥的大牛股。

(圖源知乎:知曉的投資筆記)

聯合健康模式的成功也成了險企們變革的典型代表,縱觀中國的保險市場, 一個潛在痛點一直未能解決,這些中高端人羣在一個平台上購买金融、財富保障和增值服務後,他們無法在該平台上獲得健康醫療和養老服務。

《中國健康經濟白皮書2019》數據顯示,我國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增長至16萬億元,相比2019年擴大10萬億元。

健康中國就明確指出,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將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爲中心轉變爲以人民健康爲中心,保險公司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正是看到它的價值, 平安提出了“綜合金融+管理式醫療”模式,將醫療健康服務與保險業務進行有機結合,爲個人及企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醫療健康服務,從而賦能金融主業。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這么嘗試的險企,當然它也完全有實力這么做,資源、渠道網絡、技術上的優勢可圈可點。

比如,它有着1億保險客戶和2.27億金融客戶的龐大資源。

再比如,平安搭建了“到线、到店、到家”三大服務網絡,有着外部4萬多專家醫生、1500家三甲醫院、全國1萬多家醫院、2000多家體檢中心的渠道資源。

2021年,平安還收購方正集團將北大醫療下屬5家綜合醫院、6家專科醫療機構等優質資源融入醫療健康生態,深化醫療產業布局。

再一個,憑借多年在科技上的積累,平安把科技創新融入了健康醫療,2022半年報顯示,平安智慧醫療累計服務187個城市、超5.5萬家醫療機構,賦能超142萬名醫生。

可以看到,平安在金融、醫療、科技領域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和優勢,其打造醫療健康生態圈的決心很強。

(圖源:網絡)

但是,“中國版聯合健康”的服務體系搭建並不容易,畢竟中國和美國的情況不一樣。

美國醫院以私立醫院爲主,醫院間競爭激烈,使得擁有大量客戶資源的保險公司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相反,中國擁有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不以盈利爲首要目的的公立醫院醫療體系,商業保險公司在整個醫保體系中的參與度低。

如何搭建醫療生態中的話語權?現在來看,醫院、養老院等機構資源還需要慢慢積累,而且 這是個資產很重的模式,但一旦建立,就是非常深的護城河。

想像一下,未來如果你投保了平安的健康險業務,平安可以通過數據提前給你排除隱患,患病了去平安醫院治療,不用長時間的掛號等待,也不用擔心費用、報銷等問題,只要出具保單就可以解決,這樣的體驗是不是很好?

在“平安臻頤年”高端養老項目中,去年上半年就有投資者反映該項目北京地區銷售破600單,全國單月保費就超幾十億。可見需求還是很有想象力。

但平安想要成長爲“中國版聯合健康”,還需要在需求的洞察能力、醫療健康的服務能力、資源的整合能力方面加強,市場需要給予一定耐心。

對平安來說,保持战略定力是首要前提。 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的服務體系顯然是一個浩大工程,需要5-10年持續去打造,需要用战略眼光看待它的發展。

從壽險改革到管理式醫療布局,都能看到平安在以短期陣痛換取長期優勢,繼續堅持價值增長之路。

這種自我改革,體現在過去的34年。

價值重鑄

一個非常明顯的標記是,8月初平安的品牌標識從“金融.科技”升級成了“專業.價值”,這是這家公司的第5次品牌升級。

(圖源:中國平安)

回顧歷次品牌升級,1992年,中國平安更名爲“中國平安保險公司”;2002年,“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改名爲“中國平安”;後來又陸續更換品牌標識,從“保險銀行投資”升級到“金融科技”。

平安發展的第一個十年,或許有分析師會想到,平安未來的對標不再是傳統壽險或多元金融。但絕不會有人敢於設想,平安會成爲一家立足綜合金融的生態企業。

可後來,它做到了。

如果要問平安是如何不斷創新增長的?伯虎財經認爲,其離不开文化重塑、战略升級以及改革轉型。

回顧歷史,中國平安的三十四年,其主基調始終與改革开放如影隨形。從擁抱多元金融,到布局醫療健康生態,從堅持市場導向,到自我犧牲式的改革。

這其中既映中國保險行業的市場化與國際化浪潮,也包含着中國平安作爲一個公司組織的自我進化。

如今,34歲的平安正在向百年品牌邁進。從一個功能型企業向價值型企業轉變,而它所創造的長期價值正反映在今年的中報業績上, 這位長跑選手早已成爲了觀察金融企業的最重要窗口之一,也成爲中國金融企業進行自我改革、持續進化的樣本。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爲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台將立即更正。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3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