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靠什么“顛覆”出個未來?

BT財經 發布於:2022-08-18

淨利潤下滑超過8成,銷量和毛利率雙下降,曾經號稱要顛覆整個行業的小牛電動,已經牛不起來了。

文丨BT財經 無忌

新能源賽道從來不缺被市場關注的樣本。

小牛電動自2014年以顛覆者的形象闖入兩輪電動車賽道,以鋰電、智能化搶佔一定的市場先機。近八年過去,傳統兩輪電動車市場早已不是當初的格局,小牛電動也發起了一場“電自革命”,號稱要以“個性化”顛覆“兩輪電動車”。

8月15日,小牛電動在拖拖拉拉近一個月之後,終於發布了業績慘淡的2022年Q2財報。財報不出意外地“很不理想”,整體營收爲8.27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447億元下滑幅度爲12.4%,歸母淨利潤爲1436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183萬元,下滑幅度高達84.4%。

同時下滑的還有衡量企業賺錢能力的重要指標——毛利率,Q2小牛電動的毛利率爲20.3%,而去年同期爲22.7%,雖然只是下滑2.4%,卻說明小牛電動的盈利能力在收縮。

面對慘淡的財報,小牛電動還能“顛覆”出個未來嗎?

慘淡財報“帽子戲法”

如果說小牛電動因爲疫情原因導致營收大幅下滑,投資者或還能理解。

但問題是這並不是小牛電動財報的第一次“不理想”,而是連續三次交出了慘淡的成績單,在業績慘淡方面,小牛電動已經完成了“帽子戲法”。

BT財經查詢小牛電動財報發現,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和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以及本次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淨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在2022年第一季度還出現了2957.6萬元的淨虧損。2021年第四季度淨利潤爲4764.7萬元,同比下滑18.21%,而2022年第一季直接盈轉虧,淨虧損近3000萬元,同比擴大達450.4%。

如此慘淡的業績,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小牛電動第二季度調整後的淨利潤提升至3120萬元,但同樣方式統計的話,2021年同期淨利潤爲1.040億元,淨利潤依然下滑超過70%,不過相比84.4%下滑幅度,調整後(經過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的數據顯然更加好看一些。

但不管如何調整,淨利潤大幅下滑已經變成不爭的事實,受此影響,小牛電動的股價出現兩連跌,繼8月15日當日股價下跌6.7%之後,次日又出現近4個百分點的下跌,股價僅爲6.55美元,較高峰值近15美元的股價下跌近6成,可見資本市場對小牛電動的慘淡財報完成“帽子戲法”極度不滿意。

連續多次淨利潤下滑放在任何一個企業身上都是“慘不忍睹”的,這也是小牛電動在7月15日只公布了銷售數據,但是遲遲不發布最新財報的原因。

金融行業分析師許藝認爲,一個企業公布銷售數據,其實已經基本計算出來財務數據,但銷售數據不等於財務數據。“按增值稅法的有關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是“應稅銷售額”而不是“銷售收入”,應稅銷售額是不含稅的,而銷售收入一般認爲是含稅收入。”

許藝特別強調,在增值稅法中一般是用銷售額的概念,而企業界對外公布有關數據時,說法不一樣。有種說法是銷售額主要是確認的合同金額,銷售收入是根據會計政策確認的收入,是法律的數據所以最權威,公司合同銷售額不一定全部被確認爲銷售收入,有時候會爲了下一季度或下一年度的財務數據更好看而故意留存一部分。

但從小牛電動的Q2財報來看留存的可能性較小,不然不應該出現如此慘淡的情況。尤其是出現淨利潤三連跌的情況,也佐證了留存的可能性並不大。“企業公布銷售數據以後很快就會發布財報,像小牛電動這樣耗時許久的,只是少部分企業,耗時越久,說明企業的財報越不好看。”許藝給出這樣的推測。

相比同賽道愛瑪電動車的財報來看,小牛電動財報更是讓投資者心灰意冷,愛瑪科技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1-6月盈利約6.9億元,同比去年增加120%左右。一個下滑嚴重,一個暴增120%。資本市場是用腳投票,於是,小牛電動的股價持續下跌,而愛瑪科技的股價則持續飈紅。

在市值方面,愛瑪科技的331億元同樣遠大於小牛電動的5.1億美元。

提價卻帶不來收益

小牛電動淨利潤下滑其實早有跡象可循。

小牛電動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小牛電動共售出20.89萬輛電動兩輪車,而去年同期的銷售數量爲25.3萬輛,同比下滑了17.4%。對比淨利潤的下滑12.4%,可以發現中間有5個百分點的缺口,也就是說銷量下滑17.4%,淨利潤只下滑12.4%,那么只能通過提升產品的單價來彌補。

數據顯示,小牛兩輪電動自行車的單價則上漲了7.5%。而從市場反饋的數據來看,很多小牛電動的熱門車型,實際漲價或超過10%。

央視的“財經天下”欄目對小牛電動提價有過專門的報道。據報道稱,小牛電動有的車型單輛提價達到千元,小牛電動對外界的解釋是“迫於鋰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無奈之舉”。

但對於小牛電動的提價,市場反應卻並不太認可,有業內人士稱:“小牛電動定位高端路线,價格本就是短板,和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沒有優勢,如今大幅度提價,零售端銷量受影響在所難免。”

事實正是如此,從4月份开始提價以來,小牛電動銷量已經出現明顯的下滑。

BT財經了解到小牛電動宣稱的漲價原因是客觀存在的,近兩年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不斷上漲,碳酸鋰平均價從2021年初的5.15萬元/噸上漲至2021年底的27.75萬元/噸,一年漲幅超過400%。而進入2022年後,隨着鋰價的加速上漲,碳酸鋰的價格目前早已突破50萬元/噸。

這也給電動車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战,衆多車企紛紛漲價,其中愛瑪和雅迪也是提價的電動車車企,但其電動車批發和終端售價僅上調50-100元。相比小牛電動的千元漲價,幅度相對溫和很多。

盡管小牛電動定位高端電動車,近幾年的單車售價均在4000元/輛以上,但提價千元的幅度過大,也造成了很多消費者被動選擇價格更爲親民的愛瑪和雅迪。BT財經走訪兩家電動車專賣店,對消費者進行隨機咨詢,發現大部分消費者能接受的電動車價格在1500——2500元之間,超過3000元的價格90%受訪者都表示難以接受。

“電動車就是近距離代步工具,太遠了就乘車或开車,續航裏程太高也沒有太大作用,老百姓騎電動車肯定會把價格放在第一位,如果漲價太狠,我肯定難以接受。”一位王姓消費者說道。這位消費者認爲:“我覺得有些品牌價格只有小牛的一半不到,功能差別並不大,我個人肯定不會選擇买小牛電動車。”

抱這種心理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在小牛電動本身銷量就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貿然大幅提價,必然會影響消費者的購买欲望,這也直接造成了2022年第二季度銷量下滑17.4%。而銷量大幅下滑,又是淨利潤下滑的罪魁禍首,小牛電動價格提上了,卻未能帶來理想的收益,反而陷入了幾乎無解的死循環。

小牛電動提價帶來的還有另一個惡果——庫存增加。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小牛電動的庫存是4.72億元左右,2021年年末,小牛電動的庫存爲2.69億元,增長近50%。一季報時庫存是3.459億元,二季度庫存增加了1.26億元,增加比例36.46%。

小牛電動與去年同期相比,庫存增加超過123%。去庫存能力的大幅下降將會給小牛電動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也會給小牛電動的經營帶來較大的風險。

小牛开啓造車計劃?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大熱,引來很多企業紛紛入局。但新能源汽車的新玩家能成功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只剩一大堆財務窟窿留下一地雞毛。此時小牛電動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也被很多業內人士不看好。

汽車媒體人張智勇對小牛電動的入局持懷疑態度。“小牛電動的動機是好的,但電動兩輪車和新能源汽車是兩個概念,也是兩個賽道。盡管小牛電動在鋰電池研發方面在電動自行車行業算是頂尖水平,但能否研發出適合新能源汽車的產品還是需要市場的檢驗,新能源汽車是塊大蛋糕,誰都想分一杯羹,但小牛電動在自己主營賽道尚未成爲行業霸主的情況下就想涉足汽車賽道,感覺步子邁得有點大。”

小牛電動從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至今,因爲資質問題,至今尚未形成量產,這也讓很多投資者認爲是炒作和噱頭。

“新能源行業現在都講究造勢,小牛電動一輛汽車都沒有造出來就开始各種造勢,但新能源汽車的賽道競爭慘烈遠非小牛電動的財力所能承受,蔚來都燒了300多億元,尚未盈利,小牛電動的融資能力並不算強,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就意味着要做好長期虧損的準備,問題是小牛電動虧的起嗎?”張智勇對小牛電動涉足新能源汽車不太看好的重要一點是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都是財大氣粗,背後都有不差錢的金主,目前來看小牛電動並不具備造車的實力。

即便是在兩輪電動車行業,小牛電動都遠非行業霸主,小牛電動在銷量上與其他偏低端的品牌有很明顯的差距,且這一差距很可能會隨着小牛電動的提價而越拉越大。

數據顯示,小牛電動2021年的總銷量爲104萬輛,而雅迪同期銷售1380萬輛,愛瑪的同期銷售爲900萬輛,台鈴同期銷量也達800萬輛。小牛電動的銷量僅相當於雅迪的7.5%,相當於愛瑪的11.6%,相當於台鈴的13%,在兩輪電動車市場,小牛電動的銷量始終未能進入前五。甚至有相關數據表明,小牛電動的銷量都未進入前十。

小牛電動的銷量不足,直接導致其品牌力較弱,在最新的電瓶車熱度TOP30中,前五的位置依然沒有小牛電動的身影。結合小牛電動的高端定位,想下沉市場難度很大。

“小牛電動的主要市場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這些城市的汽車普及率較高,會影響小牛電動的銷量,而在三线城市以下,消費者對價格更爲敏感,小牛電動高昂的價格會嚇退不少消費者。”張智勇認爲小牛電動想做到兩輪電動車頭部企業難度都很大,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更多的是一種噱頭。

張智勇認爲:“二季度小牛電動的研發費用僅在4450萬元,去除各種費用後,實際上小牛電動的研發費用也就是3400萬元左右。即便全部用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這點錢想造車無疑是癡人說夢。”

據了解,小牛新能源汽車的定位是豪華高端MTV,預計售價將在30萬左右。新車長寬高分別爲4915毫米、1962毫米、1755毫米,軸距爲達到2910毫米。據媒體曝料稱,概念車的側面和後面都有點像路虎車型。將提供兩種動力總成,其中增程式動力,搭載1.5T發動機,零百加速需要5.9秒,綜合續航可以達到1257公裏。純電版本則採用雙電機四驅設計,零百加速也是5.9秒,純電續航則爲550公裏。

有投資者在股吧戲稱:“兩輪的還沒玩明白,就去割四輪的韭菜了。”

海外市場虧本賣?

在財報發布後,小牛電動在官方宣傳中便着力將海外市場的增長作爲亮點,並認爲這可能會帶動小牛電動全年業績的上漲,大有押寶海外市場之勢。

或許是上半年海外市場給小牛電動帶來了信心,財報數據顯示,小牛電動海外銷量攀升至28558輛,同比增長309.1%,其中,電動滑板車銷量超過20000輛,創下歷史新高。相比國內市場的下滑,海外市場的增幅喜人。

但跨境電商從業者何志軍認爲,海外市場未必能救小牛電動,因爲短期內海外市場的體量過小,海外銷量僅佔總銷量的2.7%,說明小牛電動主要市場仍在國內。

何志軍指出,小牛電動認爲自己的海外版圖拓展在提速,市場增量空間正在被挖掘,有望成爲新的業績增長點,這只是他們自己的看法,因爲小牛電動的海外增速提升,並不是由於產品力的強大造成的,更多的還是由於售價的降低。第二季度海外銷售額增加了153.8%,代價是單位售價下降了38%。

一面高喊“利用科技和產品力拓展海外市場”的口號,海外市場一面大幅降價,這種矛盾讓很多投資者看不懂。

“小牛電動標榜自己爲科技企業,但卻打着低價去拓展海外市場,如果以其毛利率20%計算,他們在海外拓展是賠錢賺吆喝,賣得越多可能虧得越多,這在早期爲了搶佔海外市場或可行,但絕非長久之策,一旦失去價格優勢,小牛電動的海外拓展之路也將愈發艱難。”新能源電池企業從業者杜飛對小牛電動寄希望於海外市場並不認同,“現在衆多出海的企業依然會把重心放在中國,都清楚中國市場的潛力,如果放棄這么具有潛力的消費大市場而費力去拓展海外市場,最終可能舍本逐末。”

在2022年被央視3.15晚會點名批評後,小牛電動的口碑急劇下滑,黑貓投訴上的投訴量已經高達1803次,其中不乏對其裏程和宣傳嚴重不符的質疑。

小牛電動在國內市場的生存空間被愛瑪、雅迪、新日、台鈴等品牌嚴重擠壓,雖然2021年實現百萬銷量後,小牛電動喊出了600萬輛的銷售目標,但從銷量不斷下滑的趨勢來看,小牛電動實現這一目標任重而道遠。

一直想顛覆整個行業的小牛電動,或已經深深體會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造車和出海能否使小牛電動銷量與業績再次回歸增長,答案只能留給時間。

歡迎關注【BT財經】,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4/29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