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歷“至暗時刻”,否極泰來還有多遠?

富國基金 發布於:2021-12-22

2019年、2020年,雖然恆生指數在全球表現較差,但至少“新經濟”的崛起使得投資者看到了港股市場的“稀缺性”和“投資價值”,但隨着2021年的到來,港股市場先後經歷了“互聯網反壟斷”、“房地產債務違約風險”、“海外流動性衝擊”、“奧密克戎疫情衝擊”,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日子裏,港股估值又回到了歷史的底部期間,是轉身離开還是繼續堅守,港股的投資價值又在哪裏呢?

有句話說“不要在市場巔峰時慕名而來,更不要在低谷時轉身離开”,雖說港股便宜不是买入的理由,但絕對的低估值得關注。2021年12月21日,恆生指數PB(LF)1.08倍,PE(TTM)10.49倍,而AH股折溢價達到歷史高點149.41,港股進入到歷史估值底部區域。

不僅是代表性指數,各行業也全面進入估值底部區域。“老經濟”板塊的估值已全部低於2016年2月港股啓動的低點,同時“新經濟”當中的資訊科技業PE(TTM,剔除負值)下降到目前的16.43倍,遠低於2016年2月的24.70倍。必需性消費業、非必需性消費業、醫療保健等行業估值相對於前期高點也出現了明顯的收縮。

圖1:恆生行業指數估值基本回到2016年港股啓動的階段 

數據來源:choice,截至2021-12-21

在這一方面,產業資本已經在开啓行動,上演着“人棄我取,逆向投資”的劇情。從歷史上來看,港股經歷了五輪公司回購潮,均在市場“絕望”中發生,恆生指數與公司回購數量呈現負相關的走勢,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意味着“機會”正越走越近。

無獨有偶,在港股市場大跌的2021年,港股公司回購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截至2021年12月20日,回購金額達到了361.60億港元,同比增長123.8%。從回購金額上來看,資訊科技業、地產建築業、必需性消費業、非必需性消費業排名靠前,彰顯企業對於自身的信心。

圖2:2021年港股回購創下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1-12-20

回到投資的初心,港股的底層基礎和價值並未發生變化。港股市場還是那個通過企業盈利和無風險利率與中美兩國經濟緊密聯系的離岸市場,是以機構爲主導、具有稀缺標的、實施高分紅、優質中概股回歸的主战場,對於外資以及南下資金的吸引力依然存在。

圖3:港股市場的底層基礎和價值並未發生變化

富國基金整理,截至2021-12-20

股市行情從來都是在絕望中萌芽,在半信半疑中爆發,最終在瘋狂中走向毀滅。處在歷史估值底部的港股市場當前可能是投資最痛苦的時刻,但也可能是港股的新起點。當然均值回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絕望”彌漫的市場或許可以用基金定投的方式,積極並耐心的關注這個市場,等待下一場“煙火”。

2024/05/03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