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星巴克都翻車了?衆多洋品牌屢屢出事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江瀚視野 發布於:2021-12-17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洋品牌在中國又出事了。這次“翻車”的是星巴克,而且還是一次大“翻車”,踩到了食品安全的紅线,觸及品牌賴以生存的產品質量底线。

媒體記者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臥底調查發現:食材過期後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質期,有的食材被人爲“延保”一周;承諾“开封後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

幾個小時後,星巴克中國通過微博做出了回應,稱已於第一時間關閉了這兩家門店,並立刻啓動深入調查。

看到這裏很多人不禁想到前不久的加拿大鵝事件,一位上海消費者在“加拿大鵝”專門店購买了一件價格爲11400元的羽絨服,由於衣服商標繡錯提出退貨,卻由於“所有中國大陸地區專門店售賣的貨品均不得退貨”的條款而被拒絕。有網友發現,加拿大鵝在中國大陸實行7天無理由退貨條款,而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區適用的卻是30日無理由退貨的相關條款。

在退換政策“內外有別”風波風波持續十多天後,在被中消協約談壓力之下,加拿大鵝才對中國大陸地區直營线下專門店購买商品的退換貨條款進行了“14天退換貨”更新優化。但沒有就此事致歉。

看到最近一段時間這么多洋品牌密集翻車,很多人都會很奇怪,這些洋品牌到底出了什么事,爲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

首先,我們在看這些洋品牌的品牌故事的時候,都會覺得這些品牌在自己的國家都做得非常好,甚至於說可以說都是不作惡的典範,那么既然都是如此典範的公司,爲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問題?其實最核心的原因是洋品牌本身的一種優越感,對於這些洋品牌企業來說,由於他們從海外進入中國,基本上都有着比較不錯的市場背景,在這種背景光環的加持之下,洋品牌企業其實已經有了一種獨特的市場優越感,比如說著名的星巴克,它在美國可能就是一個路邊的咖啡館而已,但是在中國卻喝出了高端上檔次的感覺,這就是洋品牌優越感所帶來的好處。當然买的和賣的兩者之間是一個愿打愿挨的關系,我們不能說星巴克定價高就會有問題,只能說星巴克這種定價至少他徵服了一定的消費者。只是當這種優越感被放在一些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質量標準方面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對於這些企業來說,不能因爲自己有一定的市場優勢,就放棄了食品質量和安全。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對於當前對於各個品牌在質量安全問題上面的處罰其實是相對較輕的,相比於其高昂的成本和費用來說,這么輕的食品質量的處罰這些企業其實有了一些有恃無恐的感覺,畢竟大部分時候大家能發現的都是少數,而發現不了的是絕大多數,而絕大多數所賺來的費用遠超過食品安全處罰所帶來的成本,這可能才是當前這些洋品牌選擇這樣的一種方式的原因所在。

第三,從整個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對於當前的所有市場的品牌,其實都應該採用一視同仁的態度,無論你是什么樣的品牌,無論你是國產品牌還是洋品牌,都應該在國內採用同樣一個標準,認認真真遵守我們國家法律規範對其的要求,不能因爲你是洋品牌就能夠執行雙重標準。中國消費者也會逐漸擦亮眼睛,如果洋品牌總是用自己的特殊市場優勢地位來糊弄中國消費者的話,消費者也會用用腳投票來真正放棄這樣的品牌。

相關證券:
  • 星巴克(SBUX)

2024/05/06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