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板塊過冬:錢都在,只是等待出手時機|巴倫閉門會

巴倫周刊 發布於:2022-04-13

精彩觀點

近期二級市場醫療股的持續下跌,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而不是公司基本面問題。 熱點往往代表高估值溢價,長期來看,投資回報壓力較大。 本輪融資的心態、姿態,包括投資人的想法,都有可能擠佔未來企業成長的可能性。 胰島素的集採政策落地,頭部公司可能會長期受益,雖然毛利率顯著下降,但市場份額佔比的上升可能會超預期,且胰島素長期需求依賴性比較高,因此還有很大的潛在收益率。 只要不是爲情懷投資,只要故事還在延續,只要當時的選擇的邏輯沒有改變,VC投資退出不是那么難,並不是一定要天長地久,策略上是見好就收。 科創板、港股18A等,給我們生物醫藥體系投資人帶來了很多退出的機制和通道。 一般來講,大部分企業成長三年左右之後,企業價值的提升就是相對比較可觀的。 市場好轉,肯定得看到醫藥板塊反彈。反彈是必然的,因爲資金在那兒。根據我和投資人的溝通來看,專業基金都在,錢也都在,只是什么時候出的問題。通用基金是在觀望,看醫藥板塊的冬天有多久。 從中國香港到美國,這對創業人、投資人都是一個反思的機會:如何才能在市場裏獲得長足發展,能夠在市場裏實現自己的差異,能夠保持自己的淡定,以及如何讓自己的業務對臨牀發展、對患者有作用。 我對資本市場還是充滿了希望,因爲它跟2008年時的情況不一樣,當時是資金荒,但這次資金都在那兒,只是在等待出手的時機。這個時機就是企業的價值定位和估值相匹配的時候。 2022年是新冠肺炎疫情進入人類世界的第三年,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響生物醫藥板塊備受資本市場矚目。2021 年下半年以來高估值的生物醫藥公司大幅回調,多數醫藥類基金表現慘淡,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融資出現了一定周期的波動。 據Wind統計,截至2022年4月13日,滬深生物醫藥指數(399441.SZ),最新收盤價爲4005.26,2022年初至今的跌幅爲16.66%,近一年跌幅爲26.19%。與此同時,一些重點龍頭生物藥企也扛不住大跌,藥明康德(603259.SH)2022年初至今跌14.17%,近六個月的跌幅爲28.84%;百濟神州(688235.SH)年初至今跌31.15%,近六個月跌幅爲38.20%;復星醫藥(600196.SH)年初至今跌7.74%,近六個月跌幅爲10.77%;邁瑞醫療(300760.SZ)年初至今跌14.42%,近六個月跌幅爲13.53%。 《巴倫周刊》中文版市值研究中心近期舉辦了生物醫藥行業專場閉門會,與行業資深專家對話,這一期我們探討的問題是,與醫藥板塊同處在寒冬中的醫藥投資機構如何過冬? 參會此次閉門會的嘉賓包括:

科望醫藥聯合創始人兼CEO紀曉輝博士 ,他曾是禮來亞洲基金的風險合夥人,羅氏公司合作部全球副總裁。

嘉實基金大健康研究總監、基金經理郝淼,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深耕二級市場醫藥領域10余年。2021年8月加入嘉實基金,目前管理着三只基金產品。

鋆昊資本醫療基金合夥人余永平,關注早期創業公司,他也是清華校友總會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專委會祕書長, 深耕醫療健康領域近30年,有豐富的生物醫藥板塊投資經驗。

中金康瑞醫療基金投資經理劉晶,重點關注中後期項目,金融行業和醫療投資行業從業11年 。

沐盟科技集團醫療健康合夥人程新 ,關注一級市場,北京大學國際藥物工程碩士,從產業走向投資,有20余年生物醫藥產業經驗。

北京泰瑞創新資本投資經理李宗嶽,關注二級市場,面向A+H標的,以基本面量化策略爲主。

以下爲經過編輯的重要觀點:

1 投資要做反向推斷 《巴倫周刊》中文版: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特點,優質的公司有沒有一些共性,比如創始人團隊是什么樣的? 余永平:作爲VC(風險投資)投資者,我們投資的是非常早期的企業,沒有公开的財務數據及指標可以做參考,也沒有行業估值水平做參照。在這一情況下,我們選擇投資標的的方法是,按照一些特定指標對公司做出考量,我們稱之爲卡尺,這幾個指標涵蓋三個維度:1)生產力維度,包括勞動者與生產工具。在很多情況下,VC投資人最關注的是創始人的素養、毅力和對行業的洞察力與預見力;生產工具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創新能力、技術壁壘等等。2)生產關系維度,核心在於政策契合度,也就是這家公司的發展是否符合當前的產業發展政策。3)市場維度,標的公司的市場是否是大賽道,在這個市場地位如何。 以上是對公司投資立項的通常路徑,但是當真正要投資標的公司的時候就做反向推斷,也就是在參考維度中,市場維度排第一,產品市場很大,標的公司的管理團隊能做多大;怎么保證承諾的市場能夠分解實現,創始人和創業團隊要能告訴我: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有哪些優勢,有哪些理念,要表述清楚且有數據可循。第二,政策維度,產業政策的契合與應變能力。舉例來講,新冠居家檢測產品日前已經上市,也就是抗原檢測,拿證的20多家,如何保證居家檢測的準確性,勢必就需要智能識別並能科學管理數據的產品,公司可以應景而變。第三,科技創新能力,判斷比較簡單,就是拿證能力,如發明專利,NMPA、FDA、CE的證。比如誰能夠拿到抗原檢測數字療法第一張三類證,這個公司的特徵就非常明顯。 總結一下,我對標的的判斷就是在此縱軸上下兩個方向進行考察,包括宏觀判斷和微觀判斷,企業是否符合。當前,我密切關注兩微方向,一是微生物方向,數據表明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且不斷有新成果呈現;二是微流控方向,POCT與居家檢測是非常大的場景。 劉晶:我們基金也是投資一級市場,但是相對VC來說會偏後期一點,大部分項目是B輪及以後的公司。 我們一期基金規模26億人民幣只投了九個項目,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額接近三億元,相對於投資天使輪或Pre-A輪的階段的投資機構來說,單個項目投資額會更大一些。 到我們所投資的階段,標的公司往往已經有臨牀數據,或者至少是是動物實驗或者體外實驗的數據,讓我們可以去進行研判。 我們現在的投資的思路是:投趨勢已經比較明確的賽道,因爲我們單筆投資額比較大,所以對風險的偏好不會太激進,我們之前投的九個項目有四家已經IPO,還有一家通過並購完全退出,剩下四家也都完成後續輪次融資,進展快的已經進入IPO籌備階段。 《巴倫周刊》中文版:各位能不能講一講自己投資的公司都分布在哪些細分領域?當時爲什么投資它們?看重什么? 劉晶:我們投資的幾家公司已經公开上市了,可以依次講一講。 第一家是京東健康(6618.HK),2019年投資。當時決定投資的大邏輯是看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大趨勢。投資前我們對當時的平安好醫生(1833.HK)、阿裏健康(0241.HK)等幾家在賽道裏比較大的公司也都去做了研究比較。正如上所說,在投資的過程中我們看重賽道第一,市場足夠大,不是做一家公司能全部佔完。第二是看中了京東集團的影響力和團隊執行力,當時京東健康的創始人以all-in的狀態在創業,並且我們考慮到有集團的賦能和背書,認爲項目是相對安全。在我們投完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就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了,遠程診療成爲剛需,互聯網醫療行業在疫情期間迎來了爆發期。  另外是在美股上市的泛生子(GHT.0),是國內領先的NGS(基因高通量測序)癌症精準醫療公司。對它投資邏輯是NGS成本下降和精準醫療,當時國內腫瘤NGS檢測賽道頭部是燃石醫學(BNR.0),第二是泛生子。至於投資第一還是第二,完全取決於投資人的判斷,第一往往享有更高的溢價,代表投資成本更高,投第二名如果通過創業團隊的努力和投資人的賦能,跟第一縮小差距甚至趕超,則會帶來更高的回報。目前來看,泛生子的業務增長一直是比較良好,2021年收入有望實現反超,所以即使現在股價一直處在下跌階段,但我們堅持持有。 第三個就是做結構性心髒病介入治療的心通醫療(2160.HK),在2021年2月底上市,對標公司是啓明醫療(2500.HK)。包括心通醫療在內的幾家公司,在市場好的時候市值大概能達到400億港幣,雖然近期市值有所縮水,但是我們投資的早、成本相對較低,依然保持盈利。行業和公司的基本面一直是向好的,包括新產品的研發、拿證、海外注冊和植入等,市佔率也一直穩步上升的。個人認爲近期二級市場醫療股的持續下跌,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而不是公司基本面問題。心通醫療業務一直在往高處走,且預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在有能力長期持有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陪伴公司成長。 第四家是在科創板上市的科美診斷(688468.SH),從事IVD中的免疫診斷,股價維持的比較好的,因爲它的第四代化學發光技術在國內也算是稀缺的資源,收入利潤也都是在穩步增長。 還有一家從事疫苗研發的公司被復星醫藥(600196.SH)收購。 可以看出,我們投資範圍比較廣,疫苗、器械、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都有涉及,但是核心的邏輯是統一的,不會盲目跟風追逐熱點。因爲熱點往往代表高估值溢價,長期來看,投資回報壓力較大。 程新:我們也是投資一級市場的。我認爲早期公司創業的歷程,除了經營公司之外,還要經歷投資和資本化的過程。 在投融資中,一個公司的裏程碑怎么去考量,在這個過程中融資結構怎么去考慮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比如2021年年中時,很多的項目在估值的高點去融資,在這種狀態下,融資額都會比較高,但是對於企業來說,需要思考下一輪的融資的空間在哪裏?這是很專業的問題。本輪融資的心態、姿態,包括投資人的想法,都有可能擠佔未來企業成長的可能性。 比如,我們曾考察過四川一家做疫苗的企業,之前已經有了幾輪融資,在跟我們的接觸中,短短2周時間內,估值從25億提高至50億,大概一個月後,估值已經達到80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公司的產品管线的裏程碑並沒有走到那一步。對企業來說,問題就會是未來的投資人怎么去認知當前的估值?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如果環境變差了,下一步融資怎么辦? 所以我們在投資一些早期項目的時候,會參與其中,在战略層面協助和幫助企業去把未來的一些規劃战略理清楚。 對於一些成長性的企業,我們希望能夠給它賦能,在跨界創業項目上,比如醫療跟芯片、跟人工智能相結合的項目,我們也會推薦更多的一些資源,幫助企業能夠更快的實現產品的商業化,去拿證,去進入市場,這是我們在過程當中要去發揮的作用。 我們在投資過程當中考量的很多項目,都是沿着某一個賽道去深耕的過程,也就是在同一賽道的產業鏈去考量,但是可能是上中下遊不同的企業,不會是競爭性很強的項目,也也不會在同一個領域投數家公司。我們希望進入到能解決行業痛點的公司。  《巴倫周刊》中文版: 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投資邏輯區別很大,李總剛才提到,近期將投資組合中的生物醫藥板塊佔比提高至30%,您的操作思路是怎么樣的,哪些細分領域您關注比較多? 李宗嶽:我在做二級投資的時候,實際上也是秉持着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爲“逆向”的理念,要保證一定的安全邊際。策略方面,我們是從全市場不同的行業先去橫向的比較,再去在某個行業裏面做縱向的排序,做完縱向排序以後,再去深入研究湧現出來的標的公司。 生物醫藥板塊細分行業較多,我們當前配置側重生物制品和醫療器械。舉例來說,我們對胰島素集採做了較爲深入的研究。去年11月末,胰島素的集採政策落地,整個行業格局預計將出現比較大的變動。我們認爲國內頭部公司可能會長期受益於集採,雖然毛利率顯著下降,但市場份額佔比的上升可能會超預期,且胰島素長期需求依賴性比較高,因此還有很大的潛在收益率。 《巴倫周刊》中文版: 公募基金經理在投資的時候,必須要以投資組合的邏輯來看,您在投資的時候是怎么來做組合的,如何確定組合的集中度,考慮因素有什么? 郝淼:首先,公募基金持倉集中度,跟公募基金經理個人風格有很大關系,因人而異,更多取決於基金經理本身的框架和邏輯。第二,基金經理持倉集中度跟可選標的和投資範圍有關,有些可選標的特別優質,就想把它买到上限,會造成持倉特別集中;此外,公募基金經理在醫藥板塊持倉可選的標的會相對多一點。所以集中度跟投資範圍有關系的,但主要原因還是和基金經理的風格偏好有關。 從選股邏輯和框架來講,我們總的來說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首選長期成長空間比較大、政策比較友好、增速比較快、景氣度比較高的方向。在這些方向中,做自下而上的篩選:優選公司管理層的執行力強、管线產品的銷售能力優、綜合實力非常強且有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公募基金會中長期持有,基本上不太考慮短期的波動。 2 及時退出or天長地久? 《巴倫周刊》中文版:對於一級市場投資人來說,現在市場這么低迷,是不是要考慮如何才能全身而退的問題? 余永平:VC投資風險較高,回報也相對較高的投資,我們的策略是不需要走到IPO階段,根據具體情況走到A輪和B輪,後面會有其他基金來傳遞。只要不是爲情懷投資,只要故事還在延續,只要當時的選擇的邏輯沒有改變,VC投資退出不是那么難,並不是一定要天長地久,一定要等到IPO,策略上是見好就收,更多的精力在於挖掘與孵化新的創新項目。 《巴倫周刊》中文版:中金資本是要等到上市的,會有退出難的問題嗎? 劉晶:中金資本的團隊、基金和已投項目很多,但我們團隊出手的項目數量不算特別多,比如一期基金只投了九個項目,現在有四個已經上市,還有一個通過並購退出。2021年募集二期基金也比較順利。我們一直堅持自己的投資邏輯,不跟風,不會去搶過熱的高估值溢價的項目。我們投資的項目拿在手裏比較安心,第一個原因是,我們不盲目追逐熱點,因此投資成本低、安全邊際高,即使現在二級市場持續下跌,基金依然保持可觀的投資回報。第二,我們的基金期限相對較長,存續期八到十年,對被投項目可以長期持有,而經濟周期通常爲七到十年,所以可以等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再退出。 《巴倫周刊》中文版:沐盟投資的公司有不少到了IPO階段了,剛才也講了現在再次募資之前會比較難。 程新:其實科創板、港股18A等,給我們生物醫藥體系投資人帶來了很多退出的機制和通道。但對我們來講,目前這個階段沒法賣。一般來講,大部分企業成長三年左右之後,企業價值的提升就相對比較可觀的,所以對我們沒有這種退出的壓力。對於像一些Pre-IPO階段或者一些PE的資金壓力會相對比較大一些,因爲到這一階段,資金的實現、管理的一些要求,都會有一些退出的壓力。 現在這個時間,對於我們來講,希望能夠去深耕。從四季的角度來講,現在恰逢是我們的播種的過程。在這個經濟周期、行業周期,去幫助了所有的人,在他未來去輝煌的時候,也是能比較這個心安理得去獲得回報的。 目前來講,我們希望在估值回歸理性之後,進入一些更優質的企業,更適合的、專業領域裏的玩家,然後去優中選優,去伴隨最優秀的人才和項目去成長去創造價值。 《巴倫周刊》中文版: 科望醫藥也在考慮IPO,但表示要看市場的情況,您認爲什么樣的市場環境是好的?怎么去定義市場好? 紀曉輝:市場好轉,肯定得看到醫藥板塊反彈。反彈是必然的,因爲資金在那兒。醫藥板塊前兩年的資金可以分爲兩類,一個是專業基金,也就是專門投資生物醫藥市場板塊的基金。另一個是通用基金,什么領域都投,醫藥板塊好的時候會進入這個領域。根據我和投資人的溝通來看,專業基金都在,錢也都在,只是什么時候出的問題。通用基金是在觀望,看醫藥板塊的冬天有多久。 現在港股18A普遍表現欠佳,但這絕對不僅是港股市場的情況,它反映了全球市場的狀況。從某種程度來說,美國納斯達克生物醫藥股普遍表現欠佳,影響了全球市場。我認爲現在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階段,資本市場在進行理性回歸。從中國香港到美國,這對創業人、投資人都是一個反思的機會:如何才能在市場裏獲得長足發展,能夠在市場裏實現自己的差異,能夠保持自己的淡定,以及如何讓自己的業務對臨牀發展、對患者有作用。 創新藥的終極檢驗是臨牀,如果你跟別人做的是一樣的藥,那就沒必要再去拿新的資源,或者說投資人也沒必要在同類項目上花更多的錢。但如果你有創新驅動力,最後能看到市場差異,那么這個時候就不用太在意資本市場好與壞的問題。 原來我在羅氏做BD(business development)最大的感觸是,當資本市場不好的時候,是大公司做並購、做交易最好的時機,因爲錢永遠在那兒。當時羅氏BD一年是百億美金的規模。但是當資本市場好的時候,其實很難實現優質的交易。所以對有長足發展潛力的公司來講,出口是多項的,不僅是資本市場的問題。 我對資本市場還是充滿了希望,因爲它跟2008年時的情況不一樣,當時是資金荒,但這次資金都在那兒,只是在等待出手的時機。這個時機就是企業的價值定位和估值相匹配的時候。對此,我充滿信心。 文|巴倫周刊中文版 撰稿人 黃穎芳 編輯|吳海珊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並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爲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7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