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股份:稀缺綜合性企業集團,迎來價值重估之年

巴倫周刊 發布於:2022-04-01

創歷史佳績的年度報告,提醒投資者重識中信股份的長期價值。

中信股份(0267.HK)是港股與A股市場中較爲稀缺的綜合性企業集團。至2022年3月末,其今年以來的股價漲幅超過13%,市值超2530億港元,市盈率(TTM)僅3.6,市淨率(MRQ)約0.34。 3月31日,中信股份發布了一份刷新多項歷史最佳水平的年度業績公告。 公告顯示,2021年,中信股份實現營收7089億港元,同比增長28%;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702億港元,同比增長24%,創歷史新高。 在中信股份旗下,中信銀行營收達2046元人民幣,歸母淨利潤556億元,利潤增速創近8年來新高;中信證券實現收入973億元,盈利231億元,年末總資產達1.28萬億元,成爲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資產超萬億的證券公司。 綜合金融服務板塊之外,中信股份的實業板塊淨利潤增速達40%,利潤貢獻佔比提升至36%,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板塊亦均創下佳績,新消費、新型城鎮化板塊表現穩健。 中信股份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奚國華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過去一年,是中信股份經營業績取得全面突破的一年。今年,公司將堅持創新驅動,做強金融,做精實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爲股東和投資者創造新價值。” 據業績公告,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456港元,2021年全年股息爲每股0.606港元,同比增派約24.2%;期內派息率25.1%,股息率約7%,股息回報豐厚。 而與創歷史佳績的年報對映,是公司仍未得到市場充分重視的估值水平。中信股份當期每股淨資產25.83港元,至4月1日,收盤價爲8.83港元。 與此同時,一些近期最受關注的焦點議題也在業績會上得到回應,公司管理層表示:中信金控將納入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保誠、中信信托、中信消費金融,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全球影響力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屬IPO申請獲得受理後,目前正在就證監會問題進行反饋,如進展順利,預計在2023年內能夠登陸A股市場。 中金公司4月1日的研報認爲,中信股份的金融業務持續向好、發揮壓艙石作用;實業業務把握發展機遇、貢獻明顯增量;而中信金控的頂層設計有望深化集團綜合金融業務在風險防控、科技賦能、客戶服務方面的協同效應,爲股東創造價值;給予該公司目標價11.5港元。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爲,在實現業績全面突破後,2022年有可能是中信股份價值重估的啓動之年。高股息回報、高淨資產價值折價,大概率將在中短期帶來階段性的估值擡升機會;而長遠展望,中信股份跨產業的、復合協同的增長結構,將有望爲投資者持續提供穩健、可觀的長期價值。 1 跨產業增長,實現業績全面突破 中信股份的年度業績公告,顯示了跨產業全面增長的公司發展態勢,同等重要的是,在業績數字之下,各業務增長的內在質量的提升。 中信銀行,年度營收同比增長4.7%至2046億元,盈利同比增長14%至556億元;其中大財富管理收入同比高增56.2%,達到149.6億元。期間,中信銀行的資產質量持續夯實,不良指標近11年來首次實現“量率雙降”,不良率降至1.39%;撥備覆蓋率升至180.07%,爲近7年來新高。浙商證券近期研報預計,中信銀行的資產質量指標有望繼續優化,以財富管理爲核心牽引打造的新零售战略升級已初見成效,將有力支撐業績增長。 中信證券,年度營收同比增長35%至973億元,盈利同比大增55%至231億元,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固定收益等業務线均保持強勁勢頭。方正證券3月31日的研報稱,中信證券業績增速大幅超越行業平均水平,且各項業務收入貢獻比較均勻,幾乎沒有短板;而其競爭力突出的投行業務,在全面注冊制推動下將繼續受益。 中信信托,持續推進業務轉型,穩步壓縮通道類和融資類業務規模,優化、創新業務結構,其年度營收與盈利分別同比下降1.8%、9%,達86億元、35億元,利潤水平仍位列行業第二。 中信保誠人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5%至268億元,盈利同比增長16%至29億元,投資資產規模增長37%至1753億元。 截至2021年末,綜合金融服務板塊仍是中信股份的最大利潤來源。 與此同時,實業業務對中信股份的利潤貢獻佔比,從上一年的32%提升至36%;其淨利潤增速達到了40%。 先進智造板塊,年度營收、盈利分別同比增長247%、40%,至477億港元、6.3億港元。其中,中信戴卡實現收入320億元人民幣,鋁車輪銷量連續十三年全球第一。中信重工營收、盈利分別增長19%、16%,至76億元、2.3億元。 先進材料板塊,年度營收、盈利分別同比增長44%、89%,至2824億港元、192億港元。得益於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契機的出色把握,中信特鋼、中信金屬、中信澳礦均創歷史最佳業績。 新消費板塊,年度營收同比下降6.4%,至656億港元,若剔除麥當勞中國出表影響,則同比增長7.6%;年度盈利同比增長80%,達16億港元。 新型城鎮化板塊,年度營收同比增長27%至564億港元,盈利方面受到地產政策影響,同比下降17%,至78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實業業務利潤貢獻佔比提升,是在其綜合金融業務保持增速的情況下實現的。 這意味着,中信股份的金融與實業業務,正朝着結構愈加均衡、質地愈發堅實的方向演進。 2 復合協同效應,驅動價值全面重估 自今年1月入選摩根大通(JP Morgan)的“中國價值首選股”名單後,中信股份股價已上漲超13%,恆生指數的同期跌幅接近7%。在年報發布的當天及次日,中信股份分別上漲2.35%、1.38%。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爲,市場當前尚未對中信股份的內在價值給予充分、切實的認知。而其蕴含豐富的背景與內涵的2021年年報,有可能成爲投資者重識該公司長期價值的起點。 首先,高股息回報、高折價水平,是中信股份最顯而易見的吸引力之一。公司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回應分析師相關提問時表示,2021年的優異業績爲分紅派息奠定了堅實的財務基礎;中信股份近年一直在提升公司的分紅率,也因此被納入恆生高股息指數,接下來,公司將統籌平衡全體股東整體利益、財務盈利狀況和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需要,保持分紅長期穩定、穩中有升的總體態勢。 申萬宏源3月末發表的高股息策略報告指出,高分紅公司目前具備歷史級別的性價比;假設未來高分紅公司的分紅能力和意愿繼續提升,則潛在的股息率回報還將增加。該報告建議投資者,重視高股息策略在2022年的战術進攻與战略防御的雙重價值。 此基礎上,中信股份當前市淨率仍靠近過去五年估值中樞的下沿,結合其已在特殊年份內經歷考驗的逆周期、抗風險屬性,足以提供較爲充足的安全邊際。 第二,掩映在中信股份的集團總體規模之下,是旗下各公司蕴藏的成長潛力。 先進智造板塊,中信戴卡秦皇島鋁車輪廠入選“燈塔工廠”,成爲全球汽車輪轂行業首家獲評企業;中信重工在“卡脖子”領域實現多項技術突破,海上風電、特種材料、智能機器人等新業務开始顯現培育成果。先進材料板塊與國家資源安全战略密切相關,中信金屬金屬貿易的核心品種鈮產品佔據國內83%的市場份額,中信資源的電解鋁和煤炭業務扭虧爲盈。 而備受行業矚目的中信金控,將納入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保誠、中信信托及中信消費金融,踐行“一四三五”战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全球影響力的金融控股公司。此外,中信集團目前沒有將中國華融的資產注入中信股份、納入中信金控管理的相關計劃。 中泰證券3月的金融行業研報指出,中信集團採用母公司內部設立金控子公司的模式,可以在更好防範風險的基礎上,增強非金融業務的靈活性與創新性。 投資者需要了解的是,跨產業的多元綜合集團,其利潤增長較產業單一的公司更加穩定,通常具有平滑經濟周期的屬性。而金控公司的價值,在於通過共享客戶資源、降本增效、交叉銷售產生的協同效應,提升集團整體在各產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其產生的復合價值,理應高於組合內各部分資產的簡單相加。 第三,除折價水平、協同效應外,中信股份亦擁有更顯性的潛在催化劑。 據悉,中信金屬目前正在就證監會問題進行反饋,若進展順利,預計能夠在2023年內IPO,登陸A股市場。屆時,中信股份的內在價值無疑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利於股價擡升。 公司管理層在3月31日的業績會上表示,中信股份是一家典型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業務門類衆多,商業模式比較豐富,境內外都有業務布局,業務結構和組織結構也相對復雜。市場上採用淨資產估值的方法,對公司進行估值,由於信息不對稱,不少有價值、有前景的資產和業務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多元化的折扣系數偏高,造成了中信股份股價長期被低估。未來將在用心做好公司基本面的基礎上,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加強與投資者的交流。而全力推進包括中信金屬在內的優質子公司分拆上市,也是公司的改革措施之一。 綜上,《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爲,高股息回報、高淨資產價值折價,將在中短期內吸引更多投資者的目光,帶來階段性的估值擡升;而隨着集團旗下金融與實業板塊復合協同效應的釋放、子公司上市等工作的推進,中信股份的內在價值將在更長的發展周期爲投資者提供穩健、持續的回報。 4月1日,中信股份收盤價爲8.83港元。花旗當日發布研報稱,相信中信股份透過內部整合和協作以增加利潤的決定正確,去年業績穩健亦成爲證明,相信集團發展策略可以推動未來數年盈利穩定增長,同時轉化爲穩定股息增長;給予“买入”評級,上調目標價至9.7港元。同一天,中金公司上調中信股份目標價至11.5港元。 文 | 葉开 編輯 | 李奧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4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