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突然打壓,對商湯科技IPO影響幾何?

中國經營報 發布於:2021-12-12

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道

12月11日,距離原定的港股掛牌上市日子還有6天,商湯科技突然遭遇美國政府的“制裁”。當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商湯科技列入所謂的“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實施投資限制,也就是說禁止美國公民投資商湯科技。需要指出的是,這是繼2019年美國國防部將商湯科技等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後,商湯科技又一次遭到美國打壓。

針對這一事件,商湯科技公开發布聲明“表示強烈反對”。商湯科技在聲明中表示,“我們認爲該決定與相關指控毫無根據,反映了對我公司根本性的誤解。科技發展不應該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

《中國經營報》記者向商湯科技方面詢問是否會因此調整IPO計劃,相關人士表示“暫時無法回復”。行業內多名第三方人士認爲,美國財政部選擇在商湯科技即將上市之際“發難”,目的性和針對性非常明顯,而且相比於此前的“實體清單”力度更大,這給商湯科技的IPO進程增加了不確定的因素。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指出,美國負面清單主要針對的是美國投資者購买商湯科技的股票,這會影響商湯科技IPO的潛在买家,因爲活躍在港股的很多投資機構都有美國投資人背景。由於港股報價團成員的減少,商湯科技在港股上市的報價就會受到影響,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報價高度,從而影響商湯在港股上市。當然,商湯科技也有可能通過縮減融資規模來繼續推動在港融資。

“將商湯科技列入清單,是美國政府的又一次無理取鬧,沒有依據,是恣意妄爲的結果,最終無益於中美關系的改善,也損害了雙方的利益。”盤和林如是說道。

再遭美政府打壓

近三年以來,“負面清單”成爲美國政府持續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常用手段。“中國軍工復合體清單”是在今年6月3日(美東時間),由美國總統籤署的行政命令,將59家中國公司列入清單。而且對於清單中的股票證券,該命令要求美國公民必須在一年內,即2022年6月3日之前剝離相關證券。

在此番美國財政部將IPO在即的商湯科技加入該清單之前,早在2019年10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28家中國機構和公司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就包括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國內AI(人工智能)企業。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曠視科技剛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材料還不到兩個月,最終曠視科技的港股IPO之路被截斷,直到今年轉战A股科創板,目前IPO仍在推進過程中。

記者注意到,相比於曠視科技當時衝刺港股IPO失利,商湯科技的IPO進程就差“臨門一腳”,美國方面選擇此時阻擊,針對性非常強。

作爲國內頭部的AI企業,成立於2014年的商湯科技,於今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僅3個月就通過了上市聆訊。12月7日,商湯科技發布公告稱,擬以每股發售價將不超過3.99港元發行15億股B類股份,其中90%爲國際配售股份,其余10%爲香港公开發售股份,預期於12月17日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爲0020。除公开募股外,商湯科技還與九名“基石投資者”(指一流的機構投資者、大型企業以及知名富豪或所屬企業)訂立了投資協議,分別是中國誠通發起設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國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上汽香港、廣發基金、Pleiad基金、WT、Focustar及Hel Ved。整體來看,在美國祭出打壓“招式”之前,商湯科技的IPO進程不可謂不順利。

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是全方位、不斷升級的。就在本月初,美國證監會(SEC)還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實施規則。根據該法案規定,若外國公司連續3年未能提交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所要求的報告,允許SEC將其從交易所摘牌。這不僅使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面臨壓力,而且也阻礙了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外國公司赴美上市。

對上市前景的影響

商湯科技在聲明中強調,在各個方面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此外,商湯倫理委員會吸納內外部專家成員,制定並監督實施嚴格的人工智能技術使用的倫理標準,讓人工智能技術能獲得恰當的應用。同時,商湯科技廣泛同第三方機構與國際組織合作,制定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倫理治理原則,以負責任的態度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可持續發展。

北京郝俊波律師事務所主任郝俊波指出,如果從單純的法律程序上來說沒什么影響,因爲在中國香港上市,只要遵循當地的法律即可。但是美國政府限制美國公民投資,等於投資羣體大幅減少,降低市場的信心,從而影響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一句話來說,此事並不能說導致商湯科技無法在港股上市,而確實是會對其上市產生不利的影響。

盤和林指出,負面清單相當於投資領域的“黑名單”,美國投資者被禁止購买商湯科技。港股報價團成員或明顯減少,商湯科技的報價就會受到相應影響,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報價高度,從而影響該公司在港股上市。不過,商湯科技也有可能通過縮減融資規模來繼續推動在港融資。在商湯科技現有股東中多爲內資股東,但軟銀、IDG資本可能也在受影響行列,這方面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評估。

謙詢智庫合夥人龔斌也認爲,此事對商湯科技來說確實是屬於重大事件和風險,不排除IPO延遲或撤回的可能。此外,對於商湯科技未來國際人才招募,包括一些开源項目、海外業務的擴張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影響融資端 海外市場拓展承壓

根據記者此前對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業界一般合稱“AI四小龍”)四家AI公司招股書的梳理對比,商湯科技的營收體量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18.53億元、30.26億元、34.46億元和16.52億元,同期淨虧損分別爲121.58億元、49.68億元、34.32億元和37.13億元。因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加的研發投入,虧損也成爲AI企業近年來的常態,其中,商湯科技的虧損額也是四家裏最大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累計研發費用近70億元。

商湯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收入來源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四個板塊,通過銷售軟件應用許可、軟硬件一體產品解決方案和軟件訂閱實現收入。數據顯示,智慧商業、智慧城市兩個板塊的營收貢獻佔比合計超過8成,今年上半年,智慧商業收入6.47億元,智慧城市收入7.86億元,分別佔比39.2%、47.6%。

因高額投入、長期虧損和規模化困難,AI公司此前依賴於股權融資。其中,商湯科技自2014年成立以來已完成了10輪融資。由於對資本的依賴,AI企業迫切希望通過IPO從二級市場打开新的募資通道,而機構資本也在等待投資回報。

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目前账上現金流比較充裕,截止到今年6月30日,該公司的“流動資產”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83.26億元,定期存款爲79.38億元。從商湯科技的市場分布結構來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的收入分別爲3.20億元、4.75億元、7.62億元以及2.39億元,不難計算,海外市場的收入貢獻佔比分別爲17%、16%、22%和14%,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場的收入佔比明顯減少。

盤和林指出,對於商湯科技,IPO當口被列入涉軍名單或多或少都有些負面影響,但主要影響來自於融資端,在供應鏈上面,商湯科技對外經營依存度不高。當然芯片進口領域也需要進一步評估,但“希望商湯有能力應對這些短期影響”。

(編輯:吳清 校對:燕鬱霞)

2024/05/04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