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上市,流血不止

鐳射財經 發布於:2022-02-27

作者 | 可心來源 | 產業科技

屢傳IPO動作的Keep,2月25日晚終於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衝刺運動科技第一股。

作爲线上健身頭部企業,Keep的一舉一動都被注視着。在遞交招股書之前,Keep進行了一次大範圍組織架構調整:運動內容中心被拆分,僅保留中台、引入一名CXO級別高管,Keep此舉被市場猜測爲IPO做準備。

IPO是Keep融資喘息的關鍵時刻。Keep抓住在线健身市場機遇,成立七年融資九輪,高舉高打搶佔市場份額,最終成爲用戶超3億的超級在线健身平台。不過,截至赴港IPO,Keep的虧損缺口始終難以填補,甚至有擴大趨勢,爲了保住市場份額,探索變現路徑,融資補血勢在必行。

對於融資用途,Keep在招股書中透露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研發以提升技術能力並推動產品創新;健身內容开發與多元化;品牌宣傳與推廣;以及用作一般企業用途和營運資金需要。

Keep持續虧損背後,除了爲市場擴張投入的營銷費用增加外,還涉及商業模式上的困境,线上業務變現維度單一、會員訂閱和內容付費規模前景不確定、线下業務探索受阻。對於變現,Keep在招股書中提到將繼續加強變現能力,探索與其整體業務互補的其他變現渠道,其中包含定制高級健身套餐、提升會員用戶規模等。

邊陷入變現焦慮,邊面臨活躍用戶量增速下滑,Keep的健身科技故事不好講。活躍的用戶量,是Keep變現的起點,也是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形成健身設備銷售、會員訂閱收費、廣告服務等業務閉環的基礎。一旦Keep流量優勢被削弱,變現閉環也將失去支撐。

對比Keep對標的企業美國健身平台Peloton,以及國內平台型互聯網公司的二級市場表現,現階段的資本環境並不樂觀,垂直賽道的頭部互聯網企業正遭遇股價持續殺跌、估值不斷下調的尷尬。Keep逆勢上市,前景堪憂。

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已超2020年全年,Keep營收固然亮眼,但增收不增利難題仍然待解。健身市場已成紅海,健身科技賽道強者如雲,Keep身爲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也難以躺贏。

站在風口起飛


人們對自身健康投入逐年增加,健身市場也迅速升溫。麥肯錫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16.5%,成爲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廣闊的體育市場讓健身等垂類賽道也充滿想象空間。

站在體育熱潮的風口,精準捕捉用戶痛點。上线最初,Keep在健身幹貨領域發力,幫助用戶高效鍛煉。彼時年輕人有鍛煉需求沒有專業知識,Keep瞄準市場空白,憑借簡潔有效的界面和免費健身視頻,短短一年獲取了3000萬用戶。

除了深挖健身內容,Keep還有更長遠的計劃:橫向建立社交平台。平台積極鼓勵用戶打卡健身成果,利用年輕羣體的分享欲,建立用戶成長體系。社交+健身的模式提高了用戶粘性,爲日後的會員轉化和智能健身設備銷售打下基礎,目前自有品牌產品和會員付費成爲Keep的兩大主要營收項。

疫情期間,宅家運動成爲新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线上“雲運動”有超過7.8億用戶,使用垂直專業健身APP的運動達人接近6000萬。互聯網+健身成爲下一個廣闊市場,極具增長潛力。

雲健身大環境下,Keep喫到紅利,借機擴展增量用戶。之前靠着輸出高質量內容,Keep聚合了一批健身愛好者,搶佔在线健身市場。2020年順應用戶需求拓展業務,推出更適合大衆的入門級課程。2021年,Kee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高達3440萬,社區互動總數17億次。

可觀的流量數據吸引資本投資。上线僅2個月,公司就完成BAI資本、Ventech China領投的A輪融資500萬美元。隨後的幾年內又進行多輪融資,2021年1月Keep已經完成3.6億美元的F輪融資,估值近20億,投資方不乏高瓴、騰訊、BAI等熱門投資機構。

完成流量和資本積累,Keep开始轉战商業變現。

變現受阻

在线健身業務模式較輕,與其他平台經濟模型相似,在线健身平台也需要以流量爲支點,建立健身內容與健身產業協同的業務生態,這意味着Keep要想走上可持續的變現通路,就得在基於運動健身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摸索出可行的增值服務模式。

根據招股書,Keep的健身解決方案圍繞用戶健身全生命周期,以线上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配套運動產品三大業務主线爲循環基點,形成會員訂閱、內容付費、硬件銷售、廣告服務等營收矩陣。多线發展的Keep,試圖覆蓋用戶的“喫穿用練”達成一站式服務,但實際上它的商業化道路並沒有因爲業務增加變得順暢。

基於用戶流量,Keep首先試水電商平台。2017年Keep推出了智能硬件產品跑步機,隨即又推出了智能手環等健身設備。2019年商城中銷售健身餐飲、運動服裝、健身器械,而後又推出輕食健身餐、代餐飲品等服務,銷量可達2萬+。

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累計單車銷售的商品交易總量計算,Keep智能單車的銷量位居中國第一。Keep也是2021年中國最大的瑜伽墊品牌,市場份額爲14.9%。此外,Keep也布局代餐、健康零食、營養補充品等健身食品。

自有品牌不斷創新,可是產品屢出質量問題。北京消協檢測出Keep一款代餐粉中4種維生素指標的實測值低於標籤值;2020年6月,Keep運動裝備被監管部門通報存在質量問題;江蘇消保委通報,Keep商城銷售的如文胸、跑步襪等多項產品的使用說明不符合標準。

智能設備面臨成熟品牌的競爭壓力。智能穿戴品牌賽道,小米和華爲等企業一直在加碼智能穿戴領域布局。截至2021年9月,華爲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全國第一。盡管Keep深耕健身智能硬件領域,但同樣面臨與大型科技企業競爭。

由线上到线下,Keep欲拓寬服務邊界,打通线上线下一體化業務生態。2018年3月,Keep首家线下健身房北京華貿Keepland正式營業,之後在上海和北京共开設了15家門店。Keep的健身房始終在一线城市發展。

家住三线城市的王盈表示,作爲Keep的粉絲,如果Keepland不拘泥在一线城市,而是像樂刻那樣多布一些實用網點,她是很樂意买單的。沒有下沉到二三线城市,流量資源也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线下健身房業務模式重,成本高。Keep在一线城市开店意味着高成本投入,而Keepland又多選址在繁華的商業區,如果不能創造可觀的營收,线下服務就難以繼續。僅兩年時間上海的3家Keepland門店全部關閉,相關人士解釋“出於門店運營效率的考慮,決定閉店暫做修整。”

變現心切,Keep不得不頻繁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不過風險也一直伴隨。一旦战略出現偏差,不僅耗資巨大,加劇虧損局面,而且可能會導致存量用戶丟失,觸碰監管紅线。

尋找盈虧平衡

Keep還在嘗試,流血仍未停止。

招股書顯示,Keep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爲6.63億、11.07億、11.59億元。可以看到,從2020年开始,Keep的營收迅速增長,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的營收較上年同期的8.2億元增長41.3%。

營收增加背後,銷售及營銷开支不斷增長,虧損加劇。Keep目前仍未取得盈虧平衡,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別爲3.66億元、1.06億元、6.96億元。

對於經調整虧損淨額變動原因,Keep表示“由於我們對長期盈利能力的信心加強,我們於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策略性地增加了我們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用戶。”

直播平台大熱前,Keep曾依靠標準的訓練計劃留住用戶,再插入廣告獲取利潤。但隨着直播健身興起,人們更愿意跟隨主播實時健身。正在減肥的青青說,“跟練直播讓我更能堅持下去,有督促作用。”直播平台分流用戶,Keep壓力不小。

盡管疫情爲Keep帶來了大量用戶,但隨着Keep不斷商業化,很多課程不再免費提供,習慣免費課程的用戶不爲付費業務买單,用戶能吸引來留不住也成問題。

Keep也有應對策略:健身遊戲化。例如,冬奧會舉辦Keep緊跟熱點,採取冰雪+運動+遊戲的模式。延續一貫的專業路线,聯合滑雪世界冠軍推出“速效全身燃脂-滑雪體式”課程,又上线AR滑雪遊戲,用戶足不出戶就能掌握專業安全的滑雪知識、體驗徵服雪場的快樂。提高運動趣味性,Keep盤活了老用戶也吸引新用戶加入。該活動到現在已有超百萬用戶參與,有效增加用戶粘性。

疫情得到控制,Keep又重拾线下健身房,直接對標超級猩猩、樂刻。Keepland此次選擇團課模式,北京22家門店每節團課費用均在49元,壓價競爭超級猩猩65-90元一節團課。

提高用戶线下活躍度,留存住用戶,或許是Keep此次實現商業化的另一塊拼圖。

Keep還在尋找盈虧平衡支點,這也決定了它在市場攻防中的實力底线,以及資本市場給予它的最終估值上限。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7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