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綠色資產何來? 解碼平安集團的轉型策略 | 公司觀察

巴倫周刊 發布於:2022-02-15

中國平安計劃在2025年綠色資產規模達到4000億元;2060年前達到資產組合層面的碳中和。 在直接投資領域,原則上在2035年底全部剝離高碳產業的相關的業務。

近期,聯合國官方账號上的一段“恐龍闖入會場”的視頻,再度向世人發出拯救地球的呼籲。 中國已出台“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綠色發展成爲置頂關鍵詞。對於一家執掌萬億資產的金融集團來說,如何踐行並達成綠色使命,無疑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平安,601318.SH)未來發展中的重要命題。 中國平安已提出全方位升級綠色金融行動,成立由董事長馬明哲領銜的綠色金融委員會,統籌相關战略、規劃、制度等制定和審議。  2022年2月8日,中國平安宣布,公司憑借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與優異表現,獲標普全球納入《2022年可持續發展年鑑》。標普全球表示,中國平安在應對全球最大的可持續發展挑战方面所投入的時間和努力,使其於同業中脫穎而出。  此前,在其發布的《中國平安2020氣候風險管理報告》中,中國平安計劃在2025年綠色資產規模達到4000億元;2060年前達到資產組合層面的碳中和。在直接投資領域,原則上在2035年底全部剝離高碳產業的相關的業務。  同時,中國平安計劃綠色投資、綠色保險保費以及綠色信貸的增速不低於20%、 70%、20%,實現在2025年綠色投資和信貸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突破2500億元的目標。 爲實現碳排放相關指標和目標,中國平安還提出,通過壓減授信余額、限制授信範圍,加強重點客戶溝通,制定退出方案,逐步壓降棕色貸款和資產規模和佔比。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曾測算,要在2050年實現零排放,全球每年需要投資1.6萬億到3.8萬億美元。作爲中國經濟轉型的行動主體,以橙色爲LOGO標志色的中國平安亦繪制了自己的綠色發展战略路线圖。 1 綠色金融中的保險力量 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曾指出,“保險跟其他的金融行業不太一樣,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它的作用是非常獨特的。” 保險板塊正是中國平安最核心的主營業務。中國平安开發設計和承保的綜合保險產品、巨災保險、環境責任險等,在應對極端氣候變化如台風、地震、泥石流、幹旱以及前期在鄭州出現的水災等,都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2021年上半年,平安產險开發了439種於可持續相關的保險產品(涵蓋與環境生態相關的環責險、巨災險、野生動物保護險等險種,與社會民生相關的大型工程險、食品安全險、醫療相關事故險等險種,以及面向小微企業、農業工作者和特殊人羣的普惠保險),其中環境類保險產品原保險保費收入1.21億元,社會類原保險保費爲17.38億元,普惠類保險產品原保險保費4.73億元。 2021年7月16日起,河南省遭受特大強降雨,造成鄭州、新鄉、鶴壁等16市受災。根據應急管理部統計數據,此次河南強降雨造成1478.6萬人受災,303人死亡,49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080.9億元。災情發生後,中國平安旗下壽、產、養、健、銀等各家子公司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啓動I級重大災害響應。2021年7月19日上午,平安產險即通過遠程定損,线上完成首筆車險賠付。截至7月23日,平安產險共接到災情相關報案46585筆,其中車險報案數量45283筆,財產險報案數量1216筆,意外險報案數量46筆,農險報案數量40筆。  2021年7月28日,平安產險籤約承保首批深圳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同期,由中國平安旗下智慧城市支持打造的智慧環責險服務平台上线,成爲深圳推行環強險服務的重要數字化平台。中國平安優化深圳市原有的環責險保障方案,解決保障的內容不統一、責任設定不合理、費率制定不科學、投保意愿不足、風險防控服務缺失以及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等六大核心問題。  四川是自然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災害種類多、時空分布廣、頻率高、強度大、損失嚴重,尤以洪澇、地震危害最大。中國平安還以四川爲試點,首創設立平安自然災害實驗室,建立自然災害時空數據庫以及災害預警體系。  與此同時,中國平安關注中國人口健康趨勢變化以及保險意識增加帶來的保險市場需求變化,推動多種保障型產品开發,通過平安壽險、平安養老險、平安健康險提供醫療保險、重疾保險、老年保險等614種可持續保險產品。 2 投資策略納入ESG基因  近期剛剛完成首席投資官更迭的中國平安表示,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不會發生重大變化,持續提升風險管控並將大力圍繞國家重大战略布局,順應“共同富裕、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等國家策略,在區域發展、碳中和與新能源、產業升級、科技投資方面增加配置。  據了解,中國平安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海內外首個AI-ESG平台。AI-ESG綜合管理平台代表着平安統一的協同管控平台,通過統一的風險管理平台,中國平安得以借助大數據以及AI管理等手段,實現統一的風險流程管理和風險監控。  此外,爲實現ESG資產風險管理的標準化,中國平安內部建立了統一的ESG評估標準,並用AI實現了工具的智能化,爲ESG風控、模型構建、投資組合管理的整合應用提供智慧化工具和數據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平安已經把ESG的核心理論和標準全面融入企業治理中,由董事會全面監督ESG事宜,由集團執行委員會下設的投資者關系及ESG委員會負責日常ESG工作。同時,中國平安構建了四層ESG治理體系。  在投資方面,中國平安積極遵循五大責任投資原則,落實ESG納入原則、積極股東原則、主題投資原則、審慎原則和信息透明原則在集團战略开展低碳投資。其中ESG納入原則,即中國平安將ESG因子融入投資決策中,積極开發CN-ESG智慧評價體系,形成對於上市公司、發債主體以及項目ESG盡職調查的評價標準和投資依據。積極股東原則,即平安通過ESG溝通輔導和盡責投後管理,發揮股東的積極影響力,敦促被投資企業提升ESG表現。審慎原則,即中國平安承諾不會對賭博、色情等行業及爭議性區域進行投資,並對於高污染、高耗能項目採取了有條件排除策略,審慎投資火電和煤炭行業。 3 逐步替代、漸進式轉型  相對於綠色發展目標,當前可爲金融機構直接投資的綠色資產顯得稀缺,在實現向綠色產業跨越的同時,如何推動傳統非綠色產業轉型也是關鍵所在。  具體到金融企業實操中,綠色風險的鑑別與緩釋、投資重點的遷移與轉型,每一步都考驗着金融機構的智慧與能力。  據了解,中國平安主動識別了在火電、鋼鐵、水泥、有色、造紙、航空、石化、化工等八大重點行業的風險敞口。截止至2020年末,貸款組合中存量較高的三個重點行業爲鋼鐵、火電以及石化;截止至2020年末,投資組合中存量較高的三個重點行業爲火電、化工以及有色。  在綠色信貸及投資方面,中國平安正在建立集團層面的綠色金融統計制度,並通過進一步結合大數據、AI等手段提高貼標效率,同時通過壓減授信余額、限制授信範圍,加強重點客戶溝通,制定退出方案,逐步壓降棕色貸款和資產規模和佔比。  中國平安董事會祕書盛瑞生表示,“綜合金融是推動行業綠色轉型的有效手段。通過綠色貸款,我們將逐漸降低對於兩高一剩行業和企業的貸款融資支持,並加強國家控排企業的貸款審核縮減貸款規模;參考央行綠色信貸指引目錄,增加對於綠色企業以及綠色項目的融資支持,开設綠色通道,增加放款到账速度,或以貸款利息補貼的形式切實提供金融優惠。同時,增加對於綠色標的的投資,包括不限於上市公司股票、債券、公募基金、私募股權、債權計劃、專項資管以及信托計劃等形式,並鼓勵开發綠色金融產品形式創新和領域創新。”  截至2021年6月末,中國平安的責任投資規模近1.21萬億元,普惠性貸款余額達4263.77 億元,綠色信貸貸款余額達571.09億元。 近年來,在綠色金融重大關鍵項目中屢屢可以看到中國平安的身影。如在中廣核引战中,平安人壽作爲核心战略投資人增資20億元,助力中廣核在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等領域的开發運營。  2022年1月18日,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台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吊裝完成。這項大規模、高投入、高難度的超級工程,從無到有的背後,也凝聚着中國平安綜合金融的實力以及平安人的付出與心血。  中國平安自2016年开始即聯合旗下產險、銀行、證券等子公司,以金融手段助力白鶴起飛。平安銀行連續4年累計投入52.3億元資金用於支持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庫區民衆遷移、安置地基礎設施建設、周邊地區產業發展等工作。平安產險作爲首席承保人承保了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右岸建築工程一切險,保險保額達61.19億元,承保份額70%。  截至2021年9月末,中國平安集團綠色投資規模達2088.86億元,綠色信貸規模達532.78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綠色保險保費收入251.09億元。  4

結語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並指出2022年綠色金融政策將以“安全降碳”爲導向,推動政策體系、操作規範與金融工具進一步健全。  隨着“碳達峰 碳中和”綠色轉型的浪潮襲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已降臨,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战。  在盛瑞生看來,綠色金融是生意也是公益,企業社會責任並不止於簡單地做公益、做慈善,而是與中國平安創新型的綠色險種、綠色信貸等具體業務相結合,與客戶的用戶體驗相結合。  中國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表示,要將綠色金融作爲一項產業長期發展。 文 | 余文  編輯 | 張靜(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並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爲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

加星標不迷路哦~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5/06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