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驅動的電力市場變革!加州‘鴨子曲线’現身,歐洲電價何去何從?

admin 發布於:2024-04-19

匯通財經APP訊——由於太陽能發電量激增,批發電價面臨壓力,這在電力市場上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隨着太陽能發電量的迅猛增長顛覆了市場定價模式,這似乎將成爲整個歐洲潛在的分歧問題。

在一些地區,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是最便宜的電力來源,往往會在太陽能發電高峰期壓低批發電價,侵蝕電力生產商的利潤率。

這種現象被稱爲可再生能源蠶食效應,在歐洲電力系統中尤爲嚴重。歐洲電力系統優先考慮清潔電力供應,政界人士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脫碳目標,旨在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由於加州電價出現所謂的“鴨子曲线”,可再生能源驅動的價格中斷在美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在加州,中午大量的太陽能發電湧入市場,而整體電力需求卻處於平靜期。

加州電價出現“鴨子曲线”



爲了適應多余的電力負荷,電價往往會以類似於鴨肚形狀的方式下跌,然後隨着太陽能產量的下降再次上漲。

隨着太陽能發電能力在整個歐洲大陸迅速擴張,歐洲一體化電力市場必須爲類似的價格中斷時期做好準備。

這些中斷有可能暫時破壞所有來源的電力生產的經濟性,因此可能在關鍵時刻阻礙對進一步區域發電能力的投資。

對於那些支持能源系統從化石燃料快速轉型,同時確保電力行業持續穩定的政策制定者來說,由於太陽能產量過剩,電價可能出現一輪又一輪的虧損,這可能會讓他們感到不安。

不過,能源消費者已經看到了可再生能源產量增加帶來的實惠(價格下降),這一事實讓當局感到振奮。

從長遠來看,一旦國內可再生能源產能建設完成,消費者也將更好地免受未來燃料價格衝擊的影響。

但從近期來看,隨着歐洲的發電結構繼續從主要以化石燃料爲基礎向絕大多數以清潔燃料爲基礎發展,政策制定者、能源消費者和電力生產商都必須爲電力成本的進一步波動做好準備。

太陽能發電佔比快速增長


能源智庫Ember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中,歐洲是僅次於亞洲的太陽能新增裝機容量增長最快的市場,在2012年至2022年間,歐洲新增裝機容量達172千兆瓦(GW)。

相比之下,同期亞洲新增裝機容量近600吉瓦,北美新增裝機容量約110吉瓦。

2023年的裝機容量數據尚未得到確認,但可再生能源行業分析師和顧問估計,歐洲去年將再次創下裝機容量新紀錄。

這種快速的增長速度使得太陽能發電在歐洲總發電結構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從2019年夏季的約5%增加到去年夏季的略低於11%,是所有地區中最高的。

Ember的數據顯示,相比之下,去年夏天,太陽能在亞洲的發電份額不到7%,而在北美則達到了6.37%左右的峰值。



捕獲價格影響


太陽能發電量如此快速攀升的影響已經扭曲了歐洲的電力市場,並導致公用事業公司從可再生能源中獲得的收入減少。

隨着一些國家新增太陽能發電能力並網,區域電價普遍走低,尤其是在太陽能高發電量期間。

德國和西班牙的電價受到太陽能發電量增長的影響

價格預測模型也必須更新,以考慮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系統中日益增長的份額,所謂的捕獲價格和捕獲率被用來衡量可再生能源的影響。

捕獲價格是發電資產發電期間的加權平均價格,是相對於支付給化石燃料發電企業的基本負荷合同價格來表示的。

捕獲率是以百分比表示的捕獲價格除以所生產的電力的可用市場價格。

對於只在需求高峰期間發電的天然氣廠來說,典型的捕獲率可以達到100%,因爲工廠可以在峰值價格時發送最大容量以滿足需求,然後在需求和價格下降時減少或停止輸出。

對於可再生能源資產來說,捕獲率通常低於100%,對於太陽能資產來說,捕獲率可能要低得多,因爲太陽能資產只在陽光普照時發電,而且常常在需求和價格接近典型一天中最低的時候達到峰值。


德國和西班牙感受到了痛苦


德國和西班牙的電價模型清楚地顯示了由於太陽能產量擴大而導致的捕獲價格和費率下降的影響。

根據LSEG編制的定價模型,部分由於太陽能發電場的電力快速增長,德國太陽能資產的批發電價本月降至近四年來的最低水平。

隨着越來越多的太陽能發電並網,德國和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捕獲率下降

反過來,較低的太陽能驅動價格也拉低了德國整體批發價格。

LSEG的數據顯示,德國太陽能資產的捕獲率本月也有所下降,基本負荷電力合同的捕獲率降至50%。

西班牙的捕獲率甚至更低,那裏充足的陽光導致太陽能輸出激增,通常遠遠超過白天的系統需求。

西班牙的太陽能捕獲率預計在2024年剩余時間內平均約爲85%,但在未來幾年穩步下降,到2030年降至60%左右,到2035年降至45%左右。

電力开發商擔心,這種捕獲率下降對利潤的影響可能會減緩他們的开發步伐,從而可能威脅到國家或地區的能源轉型勢頭。

但是,如果政策制定者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到充分發展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好處,就可以爲電力开發商創造適當的激勵措施,以確保保持該地區能源轉型的步伐。

2024/05/02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