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押注「新質生產力」救經濟,不重視刺激消費與福利 專家質疑政策盲點

admin 發布於:2024-04-17

2024年3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美聯社)

隨著中國過去的成長引擎熄火,如今其主要經濟流行語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新方針:「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習近平這套新理論受中共黨媒讚譽為「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發展創新」,但其意涵為何?代表中國政策走向何方?

而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本月初刊出的分析,所謂「新質生產力」經濟策略避開了透過大規模消費來刺激經濟的傳統途徑,而希望藉由國家力量加速先進製造業的發展,從而創造高生產力的就業機會,實現中國的自給自足,同時確保其免受美國的侵略。因此,中國將跨越鋼鐵製造和摩天大樓建造的階段,進入大規模生產電動車、電池、生物製造和無人機的時代。

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強調中國需要轉向以消費為主的成長模式,那麼中國當局為什麼避開刺激消費的路不走,堅持「新質生產力」?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學部高級講師劉浩典(Donald Low)感到不以為然,他在《日經亞洲》(Nikkei Asia)17日發表道,北京的經濟規劃者永遠執著於生產,而根本看不到消費的價值。

北京購物中心外一景。(美聯社)

中國經濟發生了什麼事?

房地產危機導致許多家庭的積蓄因購買了爛尾樓而付諸流水;大批年輕人難以找到好工作。在2021年之前,房地產及相關產業佔年度經濟產出的四分之一,修建新道路或橋樑即可解決失業問題,同時利用閒置鋼材和過剩的混凝土產能。但現在,地方政府背負巨額債務,無法在經濟困境時斥資興建基礎設施。

不過劉浩典認為,中國投資率下降不是件壞事,中國長達數十年的房地產繁榮結束,意味著浪費資源、債務驅動的建築項目正在減少,對北京來說,這是一個平衡經濟的機會,透過降低該國極高的儲蓄率和增加消費來改善經濟結構。

圖為北京中央商務區的行人們。(AP)

避免刺激消費的福利政策

2024/05/01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