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下一站:“海外分撈”

21財聞匯 發布於:2022-07-15

作 者丨曹恩惠

編 輯丨張偉賢

圖 源丨圖蟲

繼日前正式宣布分拆海外業務上市後,7月13日晚間,海底撈(06862.HK)再度更新了一份公告,並刊登了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下稱特海國際)的招股書。

這家一度把火鍋生意做成行業天花板的巨頭,又开啓了資本運作的下一站。

從2016年在新加坡开設海外第一家門店,到2019年落腳英國,如今的海底撈,已經在海外11個國家布局了97家餐廳。盡管與國內業務相比,其海外業務無論是在規模還是營收方面,均遜色不少,但在如今餐飲行業深受疫情衝擊之下,推動“海外分撈”的上市,或許成爲海底撈估值保衛战的可行之法。

第三只“撈派”IPO

2018年9月26日上午9點30分,海底撈董事會主席張勇和“一號員工”、如今的首席執行官楊利娟,共同敲響了銅鑼。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因爲用力過猛導致鑼聲震耳,張勇一只手捂耳之後,又滿懷大笑。

的確,這是他創立海底撈以來值得暢懷的時刻。

擁抱資本市場的海底撈,此後猶如猛獸一般,港股市值开啓了狂奔模式,從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2000億元,直至最高突破3600億元。

但在海底撈上市鋒芒之下,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早在兩年前,一只“撈派”IPO已經成功。

2016年7月,頤海國際(01579.HK)登陸港股市場。

這家以火鍋調味料、中式復合調味料和方便速食爲主營產品的公司,是海底撈供應鏈版圖的主心骨。並且,永久、免費、獨家獲得海底撈商標授權的頤海國際,與海底撈被外界形容爲“父子”、“兄弟”公司。足見,兩者關系密切。

事實上,頤海國際的成長離不开海底撈的扶持。這樣的商業“父子局”模式在港股市場並不少見,例如去年上市的順豐同城(09699.HK),其亦是背靠順豐控股乘涼。

作爲海底撈主力供應商的頤海國際,已經开始向獨立第三方渠道進行拓展和深耕。但即便如此,其資本價值可謂是深深烙刻上了海底撈的印記。

上市至今,頤海國際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

這段時間,該公司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最高一度達到1241億元。而幾乎同一時期,海底撈在港股市場迎來巔峰期——就在頤海國際總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這一天,海底撈的市值升破3600億元。

如今,受疫情影響,頤海國際和海底撈雙雙不復當年之勇。

7月14日,投行瑞信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今年的疫情散點多發影響到海底撈的復蘇,該品牌於本地市場的復興或難於預期,並下調評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海底撈分拆海外業務上市之際,相似的考慮成爲其理由之一,“鑑於各自業務的獨特地理性質,建議分拆將使發展及策略規劃更加具有針對性,並能更好地分配資源至各自的業務。”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爲,“考慮到疫情的差異性,餐飲行業受影響程度也不同,所以兩部分業務的表現預期也可能導致估值差異,也爲了更好突出兩部分業務整體發展的差異化。”

“海外分撈”成色幾何

從“頤海”到“特海”,第三只“撈派”IPO,還是以令市場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了。

在此前的公告中,海底撈已經詳細介紹了其海外業務的具體範疇,即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及中國台灣)以外地區所從事的餐飲業務。

此消息一出,兩個問題便成爲業內關注的焦點:何種方式上市,海外業務成色如何?

在7月13日晚間的公告中,海底撈披露了特海國際的上市方式:“實物分派+介紹上市”。實物分派指的是,海底撈將其所持有的全部特海股份(即緊接建議分拆及上市前特海股份已發行的總股本的90%),按照各股東於記錄日期在海底撈的持股比例進行分派;介紹上市則是指,此次特海國際上市將不會再發新股,即也無須融資。

“介紹上市的特點就是上市過程快,審批口徑相對寬松。”一位券商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記者注意到,近些年來,介紹上市的案例已經在港股市場頗爲常見,例如蔚來汽車的二次上市,嘉利國際分拆嘉創房地產上市等均採取此模式。

“海底撈選擇以不涉及融資的介紹上市的方式將其他地區業務分拆,也符合海底撈估值收益充分最大化的目的。”沈萌表示,“雖然與大中華區業務規模有差距,但不妨礙其順利分拆介紹上市。”

隨着特海股份招股書的披露,海底撈海外業務的經營狀況得以浮出水面。

根據招股書,截至今年一季度,海底撈已經在海外11個國家开業了97家餐廳,且在報告期內,該板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9.8%。

參考2021年的完整財年,特海國際實現營業收入3.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03億元),同比增長41.1%。

在人流量方面,今年一季度,海外餐廳錄得380萬顧客人次,同比增長60.3%。2021年全年,共計錄得980萬顧客人次,同店客流則爲14.32萬人次。

在翻台率方面,一季度海底撈海外餐廳的數據爲2.7次/天,較前兩年有所提升,但較疫情前還有差距。

實際上,在衆多經營數據中,海底撈海外業務的一大價值在於人均消費能力高。招股書顯示,一季度,顧客人均消費爲27.5美元(約合人民幣185.32元);2021年,這一數據爲30.3美元(約合人民幣204.17元)。結合海底撈2021年財報,其中國大陸餐廳整體的人均消費金額爲101.20元。

不過,即便海外顧客具有更高的消費能力,特海國際目前仍須爲扭虧而努力。

今年一季度,該公司虧損約0.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

如今,隨着海底撈自身在港股的市值受到衝擊,分拆海外業務上市亦被外界解讀爲保衛其自身估值之法。截至7月14日收盤,海底撈股價收跌,總市值約爲人民幣797.7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

權威、專業、深度、有趣!用經濟思維看世界。

9014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林曦瑩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4/20 - 外匯經紀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