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中概股回歸港股背後:發生了什么?

21財聞匯 發布於:2022-07-14

作 者丨陳植

編 輯丨林坤

圖 源丨圖蟲

隨着中概股退市風波猶存,越來越多中概股开始選擇赴港二次上市。

7月13日,諾亞控股(6686.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爲首家實現港股美股兩地上市的中國獨立財富管理機構。

記者獲悉,這是第23家在港股美股兩地上市的中概股。此前,諾亞財富在2010年11月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NOAH.NYSE)。

諾亞控股首席財務官潘青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香港資本市場不但可以進一步拓寬中概股的融資渠道,助力業務成長,還能幫助中概股解除在美股市場所面臨的退市風險。

“更重要的是,香港二次上市可以令中概股持續獲得國際投資者支持同時,吸引衆多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香港本土資本。”他指出。

記者獲悉,在諾亞控股完成赴港二次上市後,還有多家中概股正排隊尋求赴港二次上市。

回港上市時間緊迫

一位國內創投機構合夥人向記者指出,目前中概股回歸港股的操作時間已變得相當緊迫。尤其在美國參衆兩院通過法案——“將中概股退市觀察期從3年縮短至2年”後,越來越多中概股正擔憂美國SEC或在明年3月起正式啓動中概股強制退市程序,因此他們希望能在年底前實現赴港二次上市。

記者獲悉,目前中概股回歸港股,也得到更多政策面的支持。今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2-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到,香港爲中概股回流做好準備,包括允許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並屬非創新產業的公司在港第二上市,並降低中概股二次上市的市值要求等,這令衆多中概股看到“回歸港股”的道路越來越寬敞。

潘青表示,盡管香港相關部門放寬了中概股回歸的準入門檻,但在上市審核過程,他們仍然會聚焦中概股的運營合規性、信息披露完善度與業務模式可持續性等。

“事實上,香港相關部門對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審核要求依然相當嚴格,主要是基於更好保護投資者的考量。”他指出。

記者獲悉,隨着越來越多中概股回歸港股,如何選擇回歸路徑,儼然成爲他們必須權衡的新難題。

目前,中概股回歸港股,主要有三種路徑,分別是雙重上市(即在美股與港股分別重新完成IPO流程發行股票融資,但相關股票無法相互流通),先私有化後上市與二次上市。

所謂二次上市,是指中概股在美股、港股兩地上市相同類型的股票,並通過國際托管行和證券經紀商實現股份跨市場流通,且中概股在美股、港股兩地的市值幾乎相同,不存在所謂的價差。

上述國內大型創投機構合夥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多數中概股都優先考慮二次上市方式,因爲它無需拆除原有的VIE架構(可變利益實體),可節約大量操作時間與資金成本。

在他看來,目前中概股之所以積極尋求回歸港股,除了有效對衝美股市場退市風險,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解決估值偏低問題。

中概股被低估

中信建投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間,受中美關系緊張、中概股審計監管與退市風波的影響,逾280多只中概股市值從峰值2.8萬億美元大跌至1.4萬億美元,縮水約一半,衆多業績卓越的中概股面臨估值被低估的窘境。

“由於退市風波猶存,很多歐美二級市場投資基金即便知道中概股估值被低估,也不敢貿然大舉抄底擡高估值,導致中概股低估值狀況持續。若中概股成功回歸港股,局面可能就完全不一樣,因爲歐美二級市場投資基金知道中概股不會在港股退市,因此就敢於大舉抄底,從而令中概股估值得到修復。”多位創投機構人士向記者分析說。

值得注意的是,諾亞控股此次回歸港股時,共發售110萬股,其中國際發售部分獲得5.9倍超額認購,超過香港本地公开發售部分(3.3倍),表明國際投資者似乎更看好港股二次回歸的估值修復前景。

潘青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也希望能吸引更多香港本土投資機構投資入股,從而進一步優化公司股東結構。

“以往諾亞控股在美股上市時,股東主要以歐美投資機構爲主,如今我們希望通過回歸港股,能吸引更多亞太地區機構投資者入股,進而形成更強的業務協同效應,共同做大做強亞太地區業務規模。”他直言。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衆多創投股東也支持中概股早日回歸港股,一方面能有效解決美股退市風波所帶來的項目退出難題,另一方面也能借助赴港上市修復估值,實現更高的股權投資回報。

“事實上,我們正說服一些中概股管理層加快回歸港股的步伐,避免陷入美股市場強制退市的旋渦,目前時間已經不等人。”一位投資多家中概股的國內PE機構投資總監向記者坦言。

在他看來,下半年中概股或將掀起回歸港股的“高潮”,尤其是生物科技、電商、半導體研發、AI人工智能新經濟等領域的中概股,只要符合赴港二次上市條件,基本都會陸續公布回歸港股方案。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蔚來、知乎、貝殼、嗶哩嗶哩、金融壹账通、諾亞財富等多只中概股先後發布赴港上市方案。但相比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總數(逾250家),目前成功登陸港股的中概股約在30家,意味着多數中概股仍然面臨日益嚴峻的美股退市風險。

一位國內創投機構副總裁告訴記者,若中概股遲遲未能推進赴港二次上市進程,或未能滿足回歸港股的市值要求,他們只能考慮趕緊聯系創投資本或產業投資機構提前對中概股進行“私有化”,以實現項目快速退出,最大限度避免中概股被動退市導致更大的估值損失與項目退出難題。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2024/03/29 - 外匯經紀商評分